边陲小国最后能统一,秦国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创始人
2024-06-28 05:02:50
0

原标题:边陲小国最后能统一,秦国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古代历史的发展也是让后人感到非常的惊叹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国谁也不知道它的最终走向会是什么。也许下一秒就是毁灭,也许就是明天的王朝,古时候的战争也不是闹着玩的。提起历史上的国家,他家第一反应肯定就是大一统的秦朝。

说起战国时期,秦朝不可谓不是后世之人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了。这个国家在当时也是能人志士辈出,武将方面有着蒙恬,在宫内的管理又有着赵高,当时秦国的强大是公认的第一,没有哪个国家是可以比拟的。通过战争的洗礼,先后灭掉了六国,实现的中国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结束了中国古代上诸侯割据的局面。

对于秦朝在当时能灭掉其他的六个国家,再后来的评价中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对于这个国家来说,肯定某个方面有着过人之处的,要人然也不可能实现大一统的。那么他的过人之处又体现在哪方面呢?

首先那肯定的就是秦朝的军事力量,一场战争的胜利,绝大因数就是体现在一个王朝的军事储备能力,没有强大的武力估计连自己的国家都保护不了,更别提去征服别国的领土了。当时秦朝的军事力量那可不是吹嘘的,其实秦朝的领土并没有多少,只是在后来的战争中能打赢胜利,最后侵略过来的。都是自己一步步打出来的。

秦朝在最开始从戎狄部落手里抢来领土造就了他们顽强的性格,后来又经过商鞅变法,让他们在军事方面有了领赏的制度,能够通过战功晋升和得到奖励,之后就有了“虎狼之师”之名,秦朝对于部队的管理是非常严格,只有在经历过严格的训练之后才能得到机会升职。

这者就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一次改革,让他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一个非常优秀的改革人物,废除井田制,大家倡导耕种,并主张武力,在当时这是非常符合秦朝的现状,使得秦国的国力大大加强。虽然六国都在改革,但是没有秦朝来的彻底,所在效果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在人才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视,对于有才能的人都是有优待的。那时候又是因为改革,很多的人才就派上了用场。

秦国能够灭掉周边的六国,在天时地利与人和方面都缺一不可的。成也萧何败萧何,他的强大和失败都在于制度,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制度。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秦穆公是一代雄主,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秦国成为西部诸侯之首。然而,他临死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
原创 他... 建国后,不少的革命将领因为国家的建设需要而离开了部队,他们从事着其他重要的工作,同样为了国家的发展和...
原创 三... 在汉献帝建安年间(196一220年),政权的主持者曹操为了广泛延揽人才,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
原创 赵... 赵云和吕布究竟谁的武艺更高,一直是无法讨论出结果的话题。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两个...
原创 1... 1952年盛夏,朝鲜半岛战火纷飞。 指挥部内,彭老总神情凝重。 俯身研究着,铺满桌面的地形图。 窗外...
原创 姜... 姜子牙领下封神榜后,为何不立即前往西周,反而是到朝歌去当官? 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是一个护犊子的...
原创 从... 前言 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文官,面对20倍于己的敌军,在长江边上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奇迹。 他没有军事背...
原创 赵...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移交之一,他通过一场酒宴...
原创 走... 张之洞,“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早期是“清流派”领袖,而后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曾长期署...
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 郎秋红 孟含琪: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新华走笔 最近,曾在吉林文化圈流传甚广的一部历史随笔《先生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