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彩云之南的大理国兴衰录,蒙古三征灭其国,眼睛实际盯向南宋
创始人
2024-06-28 03:33:23
0

原标题:偏居彩云之南的大理国兴衰录,蒙古三征灭其国,眼睛实际盯向南宋

历史上跟两宋鼎足而立的大理国承接于唐朝时的南诏国。

南诏国灭亡后,所辖国土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动乱,白族人段思平趁乱崛起,于公元937年(五代十国时期)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

大理国的疆域和面积都与此前的南诏国相仿,政治制度也基本承袭南诏。

大理立国300余年,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首领为王。

大理与北宋仅隔20余年先后建立,宋军进入四川,消灭了割据西南的后蜀政权,也就停止了向西南进军的步伐。

大理国遣使持书牒向宋朝表示祝贺,后又向宋朝呈送公文要求通好。

这里还有一个“宋挥玉斧”的传说,据《南诏野史》记载,宋将平定四川后,向宋太祖赵匡胤进献地图,力主乘势进兵,攻取云南。

但宋太祖赵匡胤认为唐朝的灭亡是由于南诏的原因,因而不想再与大理国发生关系。

他用玉斧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了一条线,说:“此外非吾所有也。”

自此300余年宋朝与大理国一直划江而治。

客观来看,宋朝平蜀以后,统一大业并未完成,北有强敌契丹,南有南汉、南唐、吴越诸政权,也不容许它把有限的兵力财力用于降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而大理国建国后,君臣与国民都崇信佛教,以佛立国,以儒治国,不好杀戮,对外无掠地称霸的野心,双方均无意扩张疆域,所以始终保持和睦共处的局面。

大理国创始人段思平曾经官拜节度使,也是武将出身。

在唐末到宋初那段军人政权盛行的时代,武将夺取政权极为常见。

段思平借用云南东部的蛮夷部队击败了刚成立不久的政府军。

为了充分发挥蛮夷部队的战斗力,段思平和他的军师为士兵们编了一个鼓舞士气的故事。

段思平说,他在睡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醒来大惑不解。

军师断定此梦境乃天大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

此解一出,军心大振,攻城略地,一举击败对手。

段思平建立了大理政权后,云南地区原有的家族势力仍在。主要格局是两强对峙:东部滇池地区的高氏家族和西部洱海地区的杨氏家族。

这两家拥有的势力之大,可以同段氏王族分庭抗礼、争夺权力。

直到有一天,杨氏家族杀了段氏皇帝,自立为帝。高氏家族立即起兵平叛,剿灭杨氏,恢复段家王朝,并借机将势力扩展到大理全境。

在权力的诱惑下,高氏也忍不住废段氏而自立为帝,但云南诸部反对,高氏继承人不得不重新将帝位让与段氏,却依旧保存了高氏的权势。

13世纪中叶,在蒙古军队征服大理前,大理由高氏兄弟执掌国政,国王段兴智大权旁落。

大理立国300多年来从未发生对外战争。面对宋、辽、金、西夏与蒙古之间的争斗,大理圄一直置身事外,不予理会。

可现在,蒙古军队的威胁就在眼前。

新崛起的蒙古汗国正在发动灭亡南宋的战争,如同曾向南宋借道灭亡金国一样,这一次蒙古又向大理借道进攻南宋。

这种迂回包抄的战术手段是北方游牧民族围猎时惯用的打法。

而此时,大理已经国势衰微,政权风雨飘摇。

早在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就曾召见汉人降将郭宝玉,问攻取中原一统天下之策。

郭宝玉的回答是:“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藩,勇悍可用,宜先取之,借以图金,必得志焉。”

于是,成吉恩汗在临终之前,便提出了利用南宋与金之间的世仇,借道宋境,实施战略大迂回,从而一举灭金的战略决策。

这一战略构想由其后人付诸实施。

而据有的文献资料记载,成吉思汗确曾派遣过一支部队进攻大理,军队到达金沙江边而还,这应是蒙军对大理的第一次进攻。

蒙军对大理的第二次进攻发生在1244年。

此时蒙古已灭金,开始实施“先下西南,迂回夹击南宋”的大迂回战略,避开南宋的长江防线,首先攻取川、滇,然后从后方攻打长江中下游重镇襄阳。

为此,蒙军在进攻四川的同时,派出另一支部队,从金沙江上游的丽江进攻大理,企图绕道云南直达川南,但未获成功。

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派他的弟弟忽必烈发动第三次进攻大理。

忽必烈为这次军事行动做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因为这对他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此时忽必烈36岁,而他的父亲拖雷和兄长蒙哥都是在20岁左右便担任了远征军的领导任务。

忽必烈希望抓住这个展示自己领导才能的机会,奠定其个人在蒙古政权中的地位。

1253年夏末,忽必烈在临洮(今陕西省西北部)集结军队,然后开始向南进军。

出发前,忽必烈派遣了一个由三位使节组成的使团前往大理,要求大理国王投降。

此时大理国王段兴智只是一个傀儡,实权掌握在大臣高泰祥(又名高祥)手里。

高泰祥拒绝向蒙古军队投降,并把三个使者全部处决了。

忽必烈分三路向大理进军。

西路军沿四川阿坝草原向云南挺进,忽必烈统领中路军经大雪山、过大渡河、渡金沙江与西路军会合,东路军过大渡河直接进入云南境内。

忽必烈的队伍在11月到达了金沙江。

面对滔滔江水(作者所见10月丽江古城附近的金沙江水平缓且不宽,军队渡之应不难),归附蒙军的当地酋长献计用革囊渡江,蒙军于是利用现成的材料制作了大量皮筏。

也就是,将剥下的完整牛皮或羊皮的四肢、肛门等处扎紧,然后充气作成皮囊,再用多个这样的皮囊拼扎成皮筏。

不习水性的蒙军就这样顺利渡江,史称“元跨革囊”。

渡江蒙军迅速击败了江对岸惊慌失措的大理军,迫使高泰祥撤回都城。

忽必烈再派使者到大理劝降,高泰祥为展示抵抗决心,又杀了使者。

忽必烈三路大军长驱直入,没有受到太多抵抗就包围了大理城,其形势与当年唐军攻南诏极其相似。

只是,大理找不到当初吐蕃这样的强劲盟友来助一臂之力,蒙军的攻击力似乎也更强。

大理军背城出战,惨遭大败,蒙古军队攻占了大理城。

国王段兴智与宰相高泰祥弃城而逃,分别逃至昆明和姚州,但均被抓获。

高泰祥仍然不愿意投降,最终被杀,临刑前感叹:“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盖其分也。”

忽必烈认为他是忠臣,对其后代“许以世其官”。

后来,高氏子孙有的被封为地方土司,承袭三十多代,直至改土归流。

征服大理各部后,蒙哥令大理国王段兴智和其他各部首领继续统治原属各部,以巩固蒙古对云南的统治。

至此,原大理国所辖的云南地区完全收归中央政权管辖。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是因为遭遇了强大的外敌,而少数国家...
2025-09-21 13:05:52
原创 ...
总有人说,历史如同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
2025-09-21 13:05:41
原创 ...
刘邦和项羽的首次交战,彭城之战,完全以惨败告终。刘邦带领的56万大...
2025-09-21 13:05:40
原创 ...
刘彻从胶东王升至太子,这一路可谓波涛汹涌,充满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2025-09-21 13:05:34
原创 ...
1995 年,一位老将军的遗体在火化时,骨灰中筛出了 11 块金属...
2025-09-21 13:04:39
原创 ...
牧野之战与周武王的胜利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着英勇的战斗...
2025-09-21 13:04:35
原创 ...
前秦(351年~394年)是氐族雄主苻健建立的朝代,也是东晋十六国...
2025-09-21 13:04:19
首展重温“烽火卢沟”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天,“宛平博物馆之城”上新,位于宛平城西门内...
2025-09-21 13:04:14
原创 ...
古今战争从未缺少失败者。秉承“成王败寇”的观念,有人宁死不屈,有人...
2025-09-21 13:04:14

热门资讯

2025榆林马拉松鸣枪开赛 肯... 中新网陕西榆林9月21日电 (张一辰 李一璠)21日上午,2025榆林马拉松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的两...
原创 从... 公元626年,正是大唐武德九年。此时,唐帝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经历了兄弟反目、腥风血雨的“玄武门...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马登云:在... 新华社西宁7月12日电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烈士陵园,前来瞻仰的市民宋女士通过历史图片和文...
原创 靖...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很高兴与您一起探索历史、进行深刻思辨。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么我们是否能设想第二...
原创 西... 西岐打朝歌打了多少年?千年烽火中的生死博弈! 西岐与朝歌的战争从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算起,到平定“三监...
原创 读... 秦国的崛起与统一:从隐忍到摧枯拉朽 秦国并不是最早崛起的诸侯国,但却是最终实现统一的国家。最初,没人...
原创 黑...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持续了四百多年的黑暗时期,成为了非洲黑人永远无法忘却的痛苦经历。为了追逐巨...
原创 “... 中国自古便注重家族传承,尤其是在育儿方面,古人们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与智慧。自周代以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
原创 乌...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罗... 1956年年底,总后勤部的领导班子迎来了重要的调整,此时洪学智毫无悬念地被任命为部长。而邱会作则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