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不敢去封禅泰山,而他儿子李治却敢呢?
创始人
2024-06-28 02:06:20
0

原标题:为什么李世民不敢去封禅泰山,而他儿子李治却敢呢?

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早在远古的夏商周三代,就已经有封禅的传说了。

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祭拜天帝,以示受命于天。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在唐朝之前,登上泰山封禅的只有三个人: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吞二周而亡诸侯,统一全国,因此自然有资格登上泰山封禅,祭拜天地;汉武帝雄才大略,大破匈奴,奠定了汉王朝的强盛,向来“秦皇汉武”并称,自然也有资格封禅泰山;汉光武帝则是在王莽篡夺了大汉江山后,在群雄中脱颖而出,重新平定了汉家江山,为两汉四百年基业的中兴之主,所以可以去泰山。

唐太宗李世民一统五胡乱华三百年乱世,在隋末的战乱中他就是军功第一;登上皇位后,对内有贞观之治,国泰民安。对外,灭突厥,灭吐谷浑,灭高昌,四夷宾服,少数民族被他尊为“天可汗”。这样的丰功伟绩,自然也想封禅一次泰山,跟秦皇汉武并列去。

有官员看出了李世民心思,就纷纷上表,希望皇帝能去封禅泰山。但李世民当然要象征性推辞一下。

李世民说,我功劳再大不能跟尧舜比,当今老百姓还不是人人快乐安康,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可他也没去封禅啊,这并不影响后人对他称颂景仰。秦始皇倒是去封禅了,可他是暴君,还是很多骂他的人。所以帝王的丰功伟业关键不是封禅,而是要让全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这话说的大气凛然,冠冕堂皇,一副明君坦荡的样子。可李世民内心还是希望去的。毕竟,作为一个皇帝,封禅就已经是最高的荣誉了。所以,当后来又有人上奏的时候,李世民爽快的答应了。

结果,李世民的“镜子”魏征出来反对了。魏征说,陛下您虽然功劳很大德行很厚,国泰民安,四夷归顺,绝对有资格去封禅。可是去封禅一次,要又大量的兵车护卫,车马劳顿,花费巨大。还要给其他的臣民赏赐无数,几年免除徭役也不能恢复过来百姓的劳苦。李世民一听,确实有道理,那就算了。

到了贞观十五年,李世民觉得经过贞观之治的积累,经一次封禅那时绰绰有余了,正式下诏封禅,并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此时天象官忽然报告天上出现了彗星,不吉利,这次老天出面直接干扰了,李世民终此一生没能封禅泰山。

到了他儿子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公卿数请封禅,则天既立为皇后,又密赞之。就是说在群臣的请求和武则天的怂恿下,唐高宗李治封禅了泰山。

李世民一代英雄,都没能去成,李治为什么敢去呢?因为李治统治时期,做到了一件他老爸李世民没做到的事情。在李治在位时,西面攻灭了西突厥,在天山大破铁勒,东面征服了百济,消灭了高句丽。在他手里,唐朝的疆域达到了极盛:1237万平方公里!就凭借这点,李治封禅了泰山。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左... 抬棺西征,是左宗棠名垂千古、载入史册的标志性事件,目的是收复伊犁,而伊犁谈判是收复新疆的最后“一出好...
原创 彭... 前言:抗美援朝是我国建国之后的立国之战,这一战让世界各国都不敢再轻视我国,不再用曾经的态度看待我国。...
原创 金... 在任何时代“落后就要挨打”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宋朝时期崇文抑武的政策,使得中原王朝的内部趋于团结...
原创 清...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静静躺在档案里,记录下了清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真...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以下简称《显微镜下的大明》)是一部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历史读本的影视剧,由张...
原创 隋...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四方豪杰乘势而起,雄踞一方,又一轮皇帝争霸赛隆重上演。在这场残酷的争霸赛中,主角...
原创 曾... 在灾难和战争面前,我们都是团结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人。 近代以来,对我们国家造成...
原创 日... 抗战时期,在中国不同战区的日军有着不同的流行语,如与国民党作战的日军流行说“宁碰阎王,莫碰老王”,这...
原创 溥... 俗话说得好,富人富不过三代,穷人穷不过三代。 大清朝前人奋勇杀敌建立国都,建立政权,繁荣昌盛,后世步...
研究有新发现!清华简整理工作将... 入藏于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再出研究新成果。20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发布,《成后》《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