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这位老人,许多人可能不太了解,毕竟在楚汉争霸的那个群英荟萃、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并没有太大的名气和影响力。但是,这位老人却深得刘邦的喜爱,甚至在他去世后,刘邦也一直惦记着他。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谁呢?为何最终被韩信害死了呢?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给了不少人反抗暴政的机会。对于郦食其这个年纪较大的老人来说,这正是他翻身的时刻。那个动荡的时代,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郦食其家门口经过过不少反抗秦朝的将领,但他觉得这些人心胸狭隘、过于自负,根本无法成大事。因此,郦食其一直留在家中,静观局势,直到刘邦带着一支队伍来到陈留郊外招募士兵。这时,郦食其看了一眼刘邦,虽然刘邦看起来粗鲁、傲慢,但他和自己的性格有些相似,觉得刘邦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于是决定投奔他。
但刘邦怎会理会一个年迈的老头呢?偏巧,刘邦的手下有一位与郦食其是老乡。郦食其趁这位乡亲回家探亲的机会找到他,表示自己想追随刘邦,并请他帮忙引荐。郦食其说:刘邦虽然粗鲁傲慢,但我觉得他能成大事,我想加入他。乡亲知道刘邦不喜欢儒生,就提醒郦食其,刘邦不喜欢儒生,儒生见他时,他连帽子都敢摘下来往里面撒尿,讲话时还喜欢骂人,你最好别去。郦食其却认为刘邦的个性更符合自己的胃口,坚持要去,并让乡亲按照他的要求对刘邦转告。乡亲无奈,只好照做。 当刘邦听到这番话后,果然产生了兴趣,到了高阳后便派人去请郦食其。郦食其见到刘邦时,正好看见刘邦正在让两个女人为他洗脚。果然如乡亲所说,刘邦一点面子也不给。郦食其不由得感到生气,便作了个揖,直接站着冲刘邦说道:你是想助秦国灭诸侯呢,还是要带领诸侯灭秦国?刘邦直言不讳,回骂道:你这奴才模样,天下受秦的苦都不够吗?你竟然说帮助秦国?郦食其毫不退让,又反问:如果你真想带领民众推翻秦朝,你不该用这种态度对待长者。刘邦听后,觉得这个老人果然有些本事,便放下了脚下的事,梳妆打扮后,邀请郦食其坐上宾。郦食其口才极佳,刘邦听得津津有味,和他开始交谈。郦食其提到战国时期的苏秦、鬼谷子等人如何运筹帷幄,刘邦也很兴奋,直接询问郦食其自己该怎么做。郦食其分析局势,告诉刘邦现在贸然攻秦怕是有去无回,而陈留作为交通枢纽,物产丰富,最好先在那里稳固力量。郦食其还提到自己与陈留的县令关系不错,可以去劝降他。如果劝不成,他们可以联合攻城。刘邦听后十分高兴,觉得自己一见面就能得到这样一个建议,果断派郦食其去执行。 郦食其凭借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劝降了陈留县令,为刘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刘邦因此封他为广野君。在郦食其的辅佐下,刘邦的力量迅速壮大,很多战役依靠郦食其的谋略和巧言,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便攻下了城池。郦食其的合纵之计也为后来的联合伐楚铺平了道路。 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和成皋一带展开激战,这时,郦食其献策指出,战斗最关键的是人心,若能让天下诸侯看到汉朝强楚朝弱,自然会有更多人投奔刘邦。同时,郦食其还提醒刘邦,不仅仅要依靠正面战场上的对抗,还要考虑后勤保障。他建议刘邦夺取敌人的粮仓,切断项羽的补给线,并封锁成皋附近的交通要道。这样,项羽的大军因缺粮将陷入困境。郦食其还建议刘邦派他去游说齐国,齐国易守难攻,物产丰饶,兵力强大,倘若能说服齐王归顺,既可避免一场恶战,又能增强汉朝的实力。刘邦采纳了郦食其的计策。 郦食其前往齐国后,为齐王分析天下大势,他指出齐国人民心向汉,而项羽的声望则早已不再。经过郦食其的劝说,齐王不仅撤除了防备,还与郦食其一起纵酒饮乐,等待刘邦的军队到来。然而,郦食其没有想到,这一次他却被韩信给坑了。韩信听说郦食其通过一番劝说已经让齐王归顺汉朝,并成功帮助汉朝拿下了70座城池,心里很不甘。韩信的谋士建议他攻打齐国,以避免郦食其抢了他的风头。韩信也忍不住,决定夜袭齐国。 齐王看到汉军再次来袭,愤怒异常,立即将郦食其抓住,并将他活活煮死。刘邦得知后非常痛心,思念不已。郦食其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卓越的口才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以如此悲惨的方式死去,留给世人的只有无尽的屈辱和不甘。尽管韩信后来因自负而死,郦食其的死却依旧令人惋惜。他本应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却因韩信的抢功和政治斗争,最终葬身火锅。这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笑话,更是那个乱世时代政治博弈的鲜明镜像。古今中外,多少贤才志士因时局的压迫而无法施展才华,郦食其的死亡,恰是这一现象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