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三国演义》中,曹魏有一位将领,他身高九尺,体格魁梧,手持重达六十斤的大刀,且在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中,蜀汉的两位大将都败在他的手下。这个将领就是王双。当前线传来战报时,诸葛亮也感到震惊不已,王双的存在无疑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那么,王双为何最终还是败在了魏延的诱敌计中呢?
**一、猛将王双**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曹真清楚地知道,诸葛亮必定会发动第二次北伐。可惜此时曹真因为身患重病,已经无法亲自上战场指挥,他也担心曹魏会再次被蜀军逼到门口。于是,他向曹叡推荐了一位将领,提议让他担任前锋阻挡诸葛亮的大军,这位将领就是王双。 很多人可能对王双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因为他在史书中的记载并不多。那么,这位王双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够让曹真向曹叡推荐他呢?其实,尽管当时曹魏有许多年轻有为的将领,王双凭借自己强健的体格和惊人的力量脱颖而出。曹叡看到他时,暗自点头,觉得此人确实不凡,对曹真推荐的王双表示满意。 曹叡立刻下令,赏赐王双铠甲,还封他为虎威将军。王双深感自己得到了曹真和曹叡的厚爱,心中充满感激,誓言粉身碎骨,誓死效忠。然而,曹真对王双了解得很透彻,虽然他勇猛,但却有一个致命缺点——冲动,缺乏谋略。不过,曹真并不需要王双有什么智谋,他早已布下了陈仓的防线,让王双只需坚守一段时间,蜀军自会因为后勤问题而退兵。 **二、王双与蜀军的第一次遭遇** 当时,蜀军正在攻打陈仓,但由于陈仓城池经过加固,蜀军攻城困难,久攻不下。与此同时,王双率领大军赶到了前线,双方很快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王双英勇无畏,力大无穷,几乎可以一人抵挡百敌。尽管以一敌百有些夸张,但以一敌十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第一场战斗中,王双便将蜀汉将领谢雄一刀斩杀。 王双的英勇表现让蜀军感到震惊,大家只得暂时撤退,而王双则趁机指挥大军追击。在追击过程中,王双又与蜀军将领龚起展开对决,结果龚起不到十招便败下阵来。诸葛亮远在营帐中听到这个消息,也没想到王双如此勇猛。于是,他派遣廖化、王平和张嶷三位将领前往前线,准备应对王双。 **三、王双的计谋与魏延的诱敌**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廖化、王平和张嶷三人与王双交战时,竟然打得有来有回,王双丝毫不见退缩。曹真可能低估了王双的智谋,王双在战斗中竟然巧妙地假装败退,诱使张嶷追击他。张嶷未曾怀疑,急忙骑马跟了上去。 王平很快意识到王双有诈,但已经来不及,王双迅速转身,将流星锤朝张嶷砸去。如果不是廖化和王平反应迅速,张嶷可能早已命丧当场。三位将领只能被迫收兵撤退。 **四、诸葛亮的计谋与王双的败亡** 当蜀军将领将这一战况报告给诸葛亮时,诸葛亮不得不感叹王双果然是个英雄。然而,英雄归英雄,若蜀汉想要北伐成功,必须除去王双,因为他已经成为了北伐路上的一大障碍。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算无遗漏的美誉,的确,这一次他通过王双的冲动性格设计了一计。诸葛亮故意放出消息,让王双误以为魏延带兵回去搬救兵,于是王双急忙带兵追击魏延。魏延加快了速度,诱导王双追出二十里。就在王双准备继续追击时,突然传令兵赶来报告,蜀汉主力已经趁机偷袭了陈仓。 听到这个消息后,王双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准备回去守陈仓。然而,已经追出二十里地的他,不可能轻易放弃。就在他返回途中,遇到了魏延布下的埋伏,最终丧命在魏延的手下。 **五、蜀汉的将领困境** 王双的死对蜀汉来说,虽然是一个胜利,但却无法掩盖蜀汉日益严峻的形势。当时蜀汉已经是无将可用的局面。自从第一次北伐后,五虎上将中的赵云去世,蜀汉仅剩下姜维和魏延两员可用之将。姜维虽有才能,但毕竟是降将,魏延与诸葛亮的关系也不和睦,蜀汉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诸葛亮用人失误的原因,也有关羽战死后导致的国家实力大幅削弱。关羽战死后,刘备执意要为关羽报仇,这导致了蜀汉与东吴的对立,最终攻打东吴的计划也以失败告终。而张飞的死更是让蜀汉失去了另一员大将。 刘备在大败之后病重,最后在白帝城去世,临终时将国事托付给了诸葛亮。于是,诸葛亮掌握了蜀汉的实权,刘禅虽然是皇帝,但实际上已没有任何实权。 此时,蜀汉的处境堪忧,人才匮乏,经济、政治、文化都无法与魏、吴两国抗衡。蜀汉位于偏远的益州,与东吴、曹魏相比,资源匮乏,经济、人口、军事力量远远不如其他两国。蜀汉的内部改革滞后,缺乏发展,最终未能完成大业,也就注定了它的衰败。**结语** 王双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的冲动和缺乏谋略,最终使得他在历史的舞台上早早退场。尽管蜀汉通过计谋除去王双,但最终这一次北伐依然以失败告终,蜀汉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