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某一天,广东南雄的游击队队长曾彪带领一队人马突然闯入了当地保安团团长的家中,保安团长一家人顿时吓得慌乱不堪。 这次突如其来的行动,曾彪没有抢夺任何财物,也没有伤害任何人。他只拿着枪顶住保安团长,严肃地命令道:立刻召集你们的队伍,带上武器,绕着城跑三圈,第二天天亮之前务必回城。 那么,曾彪为何要让保安团做出如此奇怪的举动呢?原来,他有着深远的战略考虑——他想要解救远在百里之外被困的陈毅和他的游击队。 要了解事情的起因,还得追溯到1934年10月,那时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被迫开始长征。在长征出发之前,毛主席考虑到苏区依旧需要有人坚守火种,同时有一些伤员无法随军,于是决定留下部分队伍善后。于是,他命令陈毅带领24师70团留守,继续开展游击战斗。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陈毅整合了来自江西、广东、福建等地的零散游击队员,组建了一支大约1400人的游击队,进入油山地区展开抗敌。
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调集重兵前来围剿陈毅的游击队,并紧追红军主力。 在敌军的包围下,陈毅带领队员们不得不藏匿在山林之间,过着啃食野果、住山洞的艰苦生活。没有外界援助和补给,形势越来越严峻,唯一能依靠的,或许只有天意和佛祖的庇佑。 这一消息传回来之后,最为焦急的除了正在长征途中的毛主席,还有韶关地区南雄游击队的大队长曾彪。 提起曾彪,他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曾彪出身贫寒,小时候就为地主干苦力。1928年,年仅25岁的他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成为一名游击战士。 曾彪在战场上勇猛果敢,机智灵活,策划的每一场战斗几乎都能成功。无论多么危险的任务,只要由他指挥,几乎都能化险为夷。他凭借这些过人的能力赢得了队员的信任,最终被推选为游击队长。尽管他带领的游击队人数不多,最多也不过几百人,但他屡次击败敌人,面对比自己多得多的蒋军大军,他始终能找到突破口,化解危机。 但此时,陈毅被困油山,曾彪面临着如何解救远在百里之外的朋友的难题。他不断思索着解决之道,将自己关在小屋内,点燃一根又一根烟卷,反复思考。就在一个夜晚,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从队伍中挑选了十多名身手敏捷的游击队员,趁着夜色,悄悄潜入保安团团长家中,用枪威胁保安团长,要求他立刻召集所有保安团成员,带上武器到城外绕三圈。事情就这样开始了。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让保安团晚上跑圈,就能解救陈毅的游击队呢?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1934年夏天,红军曾发动群众缝制一批军服,准备送往前线。而这批军服在途中被南雄县的保安团缴获。曾彪得知这一情况后,曾计划夜袭保安团夺回这批军服,但中央红军及时制止了他,认为为了几百套军服冒险不值得。 但如今,为了解救陈毅,曾彪重新想起了这批军服。他知道,南雄的保安团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数人胆小怕死。于是,他策划了一出声东击西的计谋:他决定夜闯保安团,命令保安团成员穿上缴获的红军军服,然后在城外集结,制造出南雄藏有5000红军的假象。与此同时,他指派队员在周围村庄张贴标语,散布谣言,声称南雄有一支庞大的红军队伍。 敌军得知这一消息后,深信不疑,立即派遣大批兵力从油山调往南雄,准备剿灭这支5000人红军。这时,油山的敌军兵力就被牵制住了,陈毅的游击队得以缓解压力。 当敌军赶到南雄时,才发现所谓的5000红军根本不存在,一切不过是曾彪的计策。敌军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便匆忙调头返回油山。可等他们返回时,陈毅和游击队已趁机突破包围,成功突围。事后,陈毅得知是曾彪凭借声东击西的计策帮助自己解围,不禁由衷感叹:没想到南雄游击队里藏龙卧虎,还有这样的天才人物,未来必定大有作为。 然而,遗憾的是,曾彪在随后的战斗中,带领他的游击队被敌军重重包围,最终战死沙场。直到最后一人倒下,曾彪才英勇牺牲,享年仅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