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谷爱凌重重摔在雪道上,摄像机对准记分牌——2.94分。 这个数字出现在她伤愈复出的第一场国际比赛得分栏里,刺眼得让人难以置信。 全场30名选手,她排第29名。
谁能想到,这是那个在北京冬奥会上横扫三金的谷爱凌? 2025年11月20日,瑞士斯图拜滑雪场,她尝试了一个全新动作“左转Double Cork 1080°抓板尾”,结果彻底失控。 第二轮稍好一点,22.53分,但完成三个赛段后,她直接放弃了后续比赛。
就在两个月前,谷爱凌还在社交媒体上晒康复理疗照,写着“从0-100的旅程,恢复也是努力,每天10小时的康复和理疗,终于上雪了”。 每天10小时,什么概念? 普通人上班一天才8小时,她是在疼痛和重复动作里熬过来的。
今年1月开始,伤病就像影子一样跟着她。 先是在阿斯本极限运动会上严重挫伤,走不了路,退出了后续比赛。 2月,她无奈宣布退出哈尔滨亚冬会。 3月,她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肩部骨折的X光片,配了个心碎表情。 8月,终于能上雪训练了,又遭遇“人为事故”——有人在她训练时找她录像合影,导致意外受伤。
比赛原定21日举行,因为天气紧急提前到20日。 这种突发调整对需要精密节奏的运动员简直是噩梦。 谷爱凌第一轮尝试的新动作I-D-10-Tg,是左转Double Cork 1080°抓板尾,她显然还没完全掌握。
第二轮她换成了难度低一点的I-D-7-Tg(左转Double Cork 720°抓板尾),然后在第二、第三赛段完成了r-5-ld-Tg和x-l-f-2动作,但完成质量都不理想。 资格赛第一的选手得分通常在70分以上,谷爱凌的22.53分差距太大。
滑雪圈的人都知道,坡面障碍技巧是最容易受伤的项目之一。 每个动作都是在赌身体平衡,尤其那种Cork偏轴旋转,人在空中像开瓶器一样转,完全靠感觉。 谷爱凌在8月份那次“人为事故”受伤后,曾直接呼吁大家不要在她训练时找她录像合影。 她承诺每天训练结束后会安排时间见面,但训练中的打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看看她这一年的经历:1月脚划伤比赛流血,1月底挫伤走不了路,3月肩部骨折,8月训练中人为事故受伤。 身体到达极限时,她还在坚持训练。 这种伤病频率让我想起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徐梦桃,她双膝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半月板被切除70%,依然坚持训练。 还有孔凡钰,2017年左膝后交叉韧带断裂,为了平昌冬奥会选择保守治疗,硬是带着伤拿了铜牌。
冰雪运动就是这样残酷。 一个叫江涛的滑雪爱好者说过,他家里常备冰袋,每次滑完雪都要冰敷关节。 他右侧臂丛神经损伤,右手臂只有左边一半力气,曾经连筷子都拿不了。 但他说大部分伤是可以避免的,“都是因为你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鲁莽,或者纯粹的无知者无畏”。
谷爱凌显然不是在鲁莽行事。 她第二轮把动作难度降下来,说明她在调整策略。 放弃后续赛段可能也是保护自己,毕竟米兰冬奥会只剩77天了。 2023年1月,她曾经在336天没比赛后复出,在加拿大站资格赛拿了96.75分,比冬奥会夺冠成绩还高。 那时她比赛间隙还在写论文,全科满分的天才形象深入人心。
现在她每天10小时康复理疗,一步步重新学走路一样找回雪上感觉。 2.94分和22.53分的成绩单背后,是每个动作里小心翼翼的控制和依然存在的疼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