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由于他曾上书劝谏秦始皇,不要轻易杀害术士,这让秦始皇十分不悦,结果扶苏被发配到北方边疆,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并负责抵御匈奴的入侵。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和李斯联合秦始皇的幼子胡亥,伪造了一道诏书,命令扶苏和蒙恬自杀。 当这道诏书送到扶苏手中时,扶苏毫不犹豫地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尽管蒙恬曾试图劝阻扶苏,但他还是选择了自杀。扶苏没有去质疑这道诏书的真伪,直接做出了决定,说明他与秦始皇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和。扶苏因劝谏秦始皇放过术士而被处罚,这也表明秦始皇与扶苏之间的矛盾早已有了积怨,这件事只是使这些矛盾彻底爆发出来。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为什么秦始皇最终不立他为太子呢?难道秦始皇真的只对追求长生不老的事物感兴趣吗?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秦始皇不喜扶苏的真实原因。 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在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支持下继位。由于秦二世的暴政,民众的不满情绪迅速积聚,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第一个起义的便是陈胜和吴广,他们在大泽乡起义。 陈胜和吴广起义时,打出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号。陈胜和吴广宣称,原本继承秦始皇帝位的应该是公子扶苏,而不是秦二世胡亥。陈胜和吴广还表示,扶苏被胡亥等人谋害,所以他们发动起义,是为了给扶苏报仇。 项燕是楚国的一位著名将军,他在战国时期为楚国立下过许多战功,深受楚国人民的拥戴。项燕在楚国灭亡后不知所踪。陈胜和吴广之所以借用扶苏和项燕的名字,是为了获得楚国遗民的支持。 那么,项燕作为楚国的将军,打出他的名号并不奇怪,但为什么打出扶苏的名号,能够得到楚国人的支持呢?原来,扶苏的母亲正是楚国人。因此,扶苏的身上流着楚国的血液。 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秦始皇的皇后是谁,但公子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而且他的母亲是楚国夫人,因此秦始皇的王后可能就是这位楚国夫人。或许由于某些原因,这位楚国夫人未能得到秦始皇的宠爱,导致扶苏在父子关系上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扶苏和他的母亲在秦始皇的眼中并不受宠,可能还与昌平君的关系有关。昌平君是战国末期楚国的公子,他的父亲是楚考烈王熊元,外祖父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的母亲是宣太后芈八子,而芈八子出自楚国,因此从秦昭襄王开始,楚系的外戚便在秦国王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秦昭襄王的母亲和妻子均是楚国贵族,这使得楚系外戚在秦国的地位愈加稳固。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能够成为秦国国君,也正是因为受到华阳夫人的支持,才得以继位。而华阳夫人对楚国的支持使得楚系外戚在秦国中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正因如此,楚国的昌平君和昌文君也获得了秦始皇的重用。秦始皇的王后也可能在当时是楚国的贵族,与昌平君等人有着血缘关系。然而,公元前230年,华阳夫人去世后,楚系外戚集团的势力开始衰退。昌平君在公元前226年被秦始皇贬至陈郢,而在公元前225年,昌平君在陈郢发动叛乱,最终失败并被秦军击败。 华阳夫人的去世和昌平君的叛乱,使得楚系外戚的影响力急剧下降。这也可能让秦始皇对他的王后产生了更多的不满。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扶苏从小就不受秦始皇的宠爱。尽管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而且秦始皇曾对他有所重视,但他始终没有被立为太子,说明父子之间的矛盾早已有了根源。 扶苏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因此与秦始皇的矛盾,可能也与楚系外戚的衰落有关。这些复杂的历史背景,或许才是导致扶苏最终未能成为太子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