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清朝军队主要是拿着大刀、长矛和弓箭这些冷兵器,面对拥有先进洋枪洋炮的敌军,确实处于劣势。这样的情节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体现,看起来清军是完全不敌八国联军的现代武器。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当时的清朝军队虽然装备的确不如八国联军,但火器的普及率还是有所提升。清朝继承了明朝的一些火器装备,这使得清军在面对敌人时,火力并非完全处于劣势。
虽然清朝的武器整体上相较于八国联军确实有差距,但这种差距并没有达到无法弥补的程度。如果当时的清朝能够果断进行抗战,虽然八国联军装备精良,但毕竟他们是远道而来的敌人,而且缺乏天时和地利,若是激烈对抗,清军并非没有胜算。
可惜的是,清朝当时因多方面原因选择了投降。八国联军进驻北京后,开始对清军的军械库进行搜查,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清军居然藏有许多当时并不落后的主流武器。
领队的意大利海军中将西蒙后来向联军指挥部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清单,列出了清军军械库中的武器装备,包括87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36门,大部分甚至从未使用过;7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炮60门;劳登菲尔德速射机关炮126门;各类克虏伯大炮、机关炮156门等。
可以说,清军的这些武器装备让八国联军感到非常惊讶。如果清军将这些装备投入战斗,八国联军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甚至有可能失败。
面对这样的发现,八国联军非常疑惑,为什么清朝军队宁愿把这些先进武器放在军械库里生锈,而不拿到战场上使用呢?
笔者认为,清朝当时并没有计划与八国联军进行长期作战,甚至没有想过能够战胜敌人。面对洋人的进攻,清朝从上到下士气低落,许多清军在洋人尚未进攻之前就已经溃散。这支军队缺乏斗志,根本没有打算充分利用手中的武器来抵抗敌人。
其次,清朝虽然知道这些武器的威力,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顾虑。清朝担心一旦将这些精锐武器发放到军队中,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洋人虽然强大,但他们来中国不过是为了谋取一些经济利益和领土,而不是真正的长期威胁。然而,如果这些先进武器被分发给反清力量,那对大清朝来说才是最大的威胁。因此,清朝宁愿让这些武器在军械库中积尘,也不愿大规模地分发给军队,防止局势失控。
因此,笔者认为,清朝当时的选择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缺乏与敌人长期对抗的决心,另一方面是担心先进武器会被用来对付自己。因此,他们选择了不将这些武器投入战斗,而是任由其在军械库中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