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真的越来越怀念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鹰派人物,他们面对强敌有着极大的勇气。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告诉我们,面对狠厉的敌人,就应该比他们更狠、比他们更硬,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祖国。
中国都出现过哪些“鹰派”人物?他们都分别做了什么?
艾跃进这位南开大学的教授,一辈子把 “爱国” 刻进骨子里,活成了 “硬核爱国” 的代名词。
他最出圈的那句 “中华民族富强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灭掉小日本”,当年在网上炸开了锅。
不少人说他激进,艾跃进当场硬气澄清:“我灭的不是普通日本民众,是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是他们藏不住的侵略野心!”
每次课堂上讲到南京大屠杀史料,想到日本右翼还在拜靖国神社,他就拍着桌子怒斥,抛出振聋发聩的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这话从不是空话,为了让甲午海战的教学更真切,他自掏腰包跑到威海卫刘公岛,在海边坐了一整天,吹着海风追忆邓世昌和致远舰的壮举,把历史的痛感揉进每一次讲解里。
可命运弄人,他查出胃癌晚期。
手术后才半个月,伤口还没愈合,就撑着病体回了讲台。那时他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说话都带喘,却非要站直了讲课,说 “军事课得有气场,不能软了骨头”。
学生劝他坐着讲,他摆着手拒绝,每句话依旧铿锵有力。
临终前,躺在病床上的他还惦记着国家领土,拉着学生的手反复叮嘱:“钓鱼岛是咱们的固有领土,一定要让祖国军舰多去巡航,守住祖宗留下的疆土!”
艾跃进的这份赤诚,比任何狠话都带劲。
第二位鹰派人物,是被称作“诗人外长”的李肇星。
别看他文质彬彬爱写诗歌,骨子里的硬气在外交场上从不含糊,怼起外敌来寸步不让,用智慧和强硬守住国家尊严。
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三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时任驻美大使的李肇星彻夜未眠,第一时间硬刚美国政府。
他带着悲愤连续多轮约谈美方官员,拍着桌子提出三点要求:彻底调查、公开道歉、足额赔偿,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定。
面对美国媒体的狡辩推诿,他猛地将遇难者遗物照片拍在桌上,眼神锐利如刀:“这是鲜活的生命,你们的‘误炸’怎么解释?”
铁证面前,美方哑口无言,最终不得不道歉并赔偿。
在台湾问题上,李肇星的立场从不含糊。
有外国记者故意挖坑模糊台湾地位,他当场回怼:“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省,美国卖给中国一个省武器,这就是明晃晃的干涉内政,道理上说不通,也太不体面了!” 话语直白却字字戳中要害。
面对印度记者无端质疑中国军费增长,他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却字字带锋:“你先说说印度国防预算占GDP的比例?要是不清楚,我可以当场告诉你,咱们摆数据说话。”
一句话怼得对方措手不及,只能草草收场。
李肇星的鹰派,从不是蛮不讲理的叫嚣,而是有理有据的坚守、有礼有节的强硬。
在一次次外交交锋中,他用诗人的才情、战士的勇气,捍卫着国家的每一份尊严,堪称外交场上的“硬核锋芒”。
第三位硬核人物就是沙祖康,这位外交官的“硬”在国际上都出了名。
1993 年 “银河号” 事件让他一战成名。
美国无凭无据指责中国货轮藏有化学武器原料,不仅派军舰跟踪围堵,还关掉了货轮的 GPS,把 “银河号” 困在印度洋上近一个月。
沙祖康临危受命,心里憋着三句 “窝囊”,却没乱了阵脚 —— 拒绝检查会背黑锅,接受检查又受辱,他干脆想出第三方核查的妙招,让沙特牵头主持公道。
在阿曼达曼港的十天里,沙祖康一边靠看武侠小说解压,一边把美方耍赖的后路全堵死。美方穿着厚重防化服查遍 628 个货箱,从文具到五金件啥都有,就是没所谓的违禁品。
最后美方不得不签下 “经彻底核查,断然表明根本没有” 的结论,还赔偿了 1344 万美元,偷鸡不成蚀把米。
更解气的是联合国人权会上的交锋。
美国代表无端抹黑中国人权,沙祖康当场临时反击,用英文直言:“我们再穷也买得起镜子,免费送美国照照自己的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奉劝大家睡前别读美国人权记录,会做噩梦的”。
4 分钟发言 5 次被掌声打断,美方代表只能苦笑,下不来台。
沙祖康的鹰派,是 “无欲则刚” 的底气,是 “以智取胜” 的硬气。
他不喊空洞口号,却在每一次外交博弈中,用刚柔并济的智慧捍卫国家尊严,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客气,从来不是软弱。
最后一位鹰派人物,是有着四十五年戎装生涯的张召忠。
从海军少将到全民追捧的 “局座”,他的硬气从不是喊狠话,全藏在接地气的军事科普里,用专业和坚守捍卫家国立场。
他说的 “海带能缠潜艇”“雾霾能防激光”,看着像玩笑,实则满是硬核智慧。
2013 年他在节目里直言,黄海渔民养海带的绳网能困住潜艇,当时不少人嘲笑他 “不靠谱”,可后来真有外国潜艇被渔网缠住动弹不得,印证了他的说法绝非空谈。
这些通俗比喻,既让普通人秒懂近海防御门道,也给对手放了 “烟雾弹”,为国防发展争取了空间。
作为军事专家,他的立场从来不让步。
上世纪 80 年代,他就顶着 “没钱造航母别白费口舌” 的讥讽,坚持科普航母知识,初心始终未改。
在南海问题上,他更是亮明底线:“主权问题绝不退让,虽主张外交解决,但永远不放弃使用武力”,理性中透着坚定。
退休后,60 多岁的他放下身段扎进新媒体,用段子解读军事热点,面对 “预测翻车”“战忽局局长” 的调侃,坦然回应 “错了就认,继续讲”。
他说自己没上战场,就要用嘴 “把年轻人从娱乐阵地抢回来”,让更多人关心家国安全。
张召忠的鹰派,是专业里的底气,是科普中的坚守。他用通俗语言传递国防意识,告诉世界中国不好惹,堪称祖国最坚实的 “喉舌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