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九子夺嫡被许多清朝题材的电视剧广泛拍摄,并且呈现了多个版本,但其实,康熙一共育有三十多个儿子。除去那些早夭的孩子,剩下的依然不止九个。而参与夺嫡的皇子,最小的也得是十四阿哥,那么,这九个皇子之外,还有哪些人没有参与其中呢?康熙的前十四个儿子,究竟都有哪些人没有参与这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呢?
首先,参与夺嫡的九位皇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最终成功夺得皇位的是四阿哥胤禛,他成为了清朝的第五任皇帝,也就是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至于这九位的结局我们不再赘述,重点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康熙的前十四个儿子中,另外五位并未参与到这场夺位的较量中,他们分别是:五皇子胤祺、六皇子胤祚、七皇子胤祐、十一皇子胤禌、以及十二皇子胤祹。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皇子的名字,真是让人一口气念得非常费劲。 其中,六皇子和十一皇子因为夭折,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夺嫡。六皇子胤祚活到六岁就去世了,而十一皇子胤禌虽活过十岁,但他最终也只活到了十二岁,因此,这两位自然没有进入夺位的竞争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剩下的三位没有参与争夺的皇子。 首先是五皇子胤祺。他生于康熙十八年,母亲是《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宜妃,那个时期她还只是位嫔。胤祺的成长环境十分特殊,由于他的奶奶博尔济吉特皇太后非常宠爱他,因此从小便享受着非同寻常的宠爱。博尔济吉特皇太后原是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尽管她没有亲生孩子,但对胤祺却十分关心,几乎是亲自带大了他。然而,因为皇太后对他的过度宠爱,反而让胤祺的学习一度受到影响。尤其是在他不爱学习时,皇太后还会干预他,这使得胤祺的学业一度停滞不前。甚至连最基本的汉语言都没有学好。康熙在检查皇子的学业时,胤祺在汉文学的测试中丢了大脸,虽然康熙为他找了个理由,但这仍然给他带来了不少尴尬。因此,从一开始,胤祺就注定失去了夺嫡的机会。尽管如此,凭借着皇太后的庇护,胤祺的生活依然过得不差。年仅二十岁时,他便被封为贝勒爷。后来,在康熙四十七年,因九皇子与十四皇子公开顶撞康熙,情况一度十分紧张,正当康熙拔剑准备惩罚十四皇子时,五皇子胤祺挺身而出,跪在地上抱住康熙,最终平息了这场风波。可惜,尽管五皇子胤祺有如此表现,但他从未参与过夺嫡的真正竞争,因此也没有陷入那场权力的漩涡。最终,他在雍正即位后,作为恒亲王,过上了平稳安逸的一生。 接下来是七皇子胤祐。七皇子并没有参与到夺嫡大战中,主要是因为他本身的性格使然。七皇子天性温和,性格平静,不愿意争夺权力。在兄弟们激烈争斗时,他宁愿选择做一个安稳的王爷,享受自己的生活。康熙和雍正对他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认为他性格稳重、不争名利。再者,七皇子还身体有残疾,虽然他克服了身体上的不便,依然参与了许多典礼,但身体条件的不足使他无法成为继位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如此,七皇子的生活依然非常幸福,他娶了七位妻子,家庭和睦,过得十分快乐,是康熙众多儿子中为数不多的幸运者之一。 最后是十二皇子胤祹。胤祹由于年纪较小,并没有参与夺嫡的竞争。许多重要的大事,如康熙亲征噶尔丹、皇子封赏等,他都错过了。再加上他自身的能力并不突出,与弟弟十三皇子和十四皇子相比,他并没有在军事或政治上取得显著的成绩,因此,胤祹在夺嫡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机会。然而,胤祹并没有因错过机会而消沉,反而一心研究大清的礼制,尤其擅长主持各种典礼。他负责主持过多场重要的葬礼,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为皇太后博尔济吉特举行的丧礼,这场典礼的成功也使他获得了康熙的高度赞扬。尽管如此,胤祹并未因此成为夺嫡的有力竞争者。后来,随着雍正继位,胤祹在财政上也遭遇了困难。因为他主持的葬礼中,国库发生了亏空,雍正责令他填补这个窟窿。无奈之下,胤祹将自己的家具拿出来卖掉,虽然这让他面临了一定的尴尬,但最终他以一颗乐观的心态度过了这一难关。在雍正去世后,胤祹终于被封为亲王,并且一直活到了79岁,成为康熙所有儿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位。这五位皇子,虽然并未参与到康熙九子夺嫡的激烈斗争中,但他们依然各自过得安稳,最终都度过了平凡而充实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未必在历史的洪流中落下太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