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官制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革,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度。随着历史的推进,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直至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不少特殊的官职,其中有些职位是“因人设官”的专职,完全是为了某个人的需求而设立的。奇妙的是,这些官职往往只有一人担任,而这些担任者最终都成了皇帝。
一.唐朝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是唐朝时期最特别的官职之一,专门为大唐开国第一功臣秦王李世民所设。公元621年,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成功擒获了夏王窦建德和郑王王世充,消灭了两大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李渊认为,李世民此时已经身兼秦王、太尉(三公之首)和尚书令(三省长官之一,掌握实权),原有的官职体系已无法再加封给他,且也无法完全彰显他的军功。因此,李渊特意设立了“天策上将”的职位,赋予李世民极高的权力,居于三公之上,掌管文武百官,并且可以自行征选下属。此时,李世民无论在爵位、勋位还是官职上,都是唐朝最高的,仅次于李渊和太子李建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并迫使李渊退位,自己成为了新的皇太子。在这一变故之后,天策上将这一职位不再需要,因此也被废除。后来,虽然历史上曾设有虚职“天策上将军”封号,但再也没有人敢以“天策上将”自居。
二.清朝皇父摄政王
清朝的“皇父摄政王”这一职位,仅由多尔衮一人担任过。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因其显赫的军功被皇太极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争夺帝位,最终达成妥协,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为皇帝,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迅速排除异己,打压豪格势力,并通过一系列手段独揽大权。此时,正值明朝与闯军的战乱之际,清军乘机入关,多尔衮指挥军队征战南方,与明朝、大西和大顺政权展开激烈对抗,并取得了连连胜利,使其权势达到了巅峰。多尔衮甚至自封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父亲自居,使用皇帝的玺印处理政务,出行时享受皇帝的仪仗,甚至可以不请示皇帝直接下达旨意,令诸王大臣前来其府上办公。多尔衮的权力达到极致,然而在一次打猎时意外去世。之后,顺治帝、济尔哈朗等人对多尔衮的专权心生不满,开始清算他,甚至追杀了多尔衮的亲弟阿济格。多尔衮的墓被毁,尸体被挫骨扬灰,显示出当时朝廷对其的强烈反感。
三.南梁宇宙大将军
在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六镇之乱使得怀朔镇的武人崛起,其中高欢、段荣、侯景、娄昭等人迅速掌握了北魏的政权,并建立了东魏。高欢死后,侯景不满高欢之子高澄的统治,发动叛乱,但最终被慕容绍宗击败,狼狈地逃亡至南朝。南朝梁武帝萧衍接纳了侯景,想借助其力量北伐,扩展南梁的领土。没想到,侯景野心勃勃,在南梁再次起兵反叛,囚禁并饿死了萧衍,自己立萧纲为傀儡皇帝,自封为“相国”,在朝堂上不屈服于礼仪,甚至剑履上殿,仿效汉朝萧何的做法。然而,侯景依旧不满,于是他自封为“宇宙大将军”,并自命为“都督六合诸军事”。当他将诏书递给萧纲时,萧纲大为震惊,惊讶于“宇宙大将军”的称号。尽管萧纲仅做了两个月的皇帝,最终被侯景毒死,侯景自己称帝。但侯景的权力并未长久,很快就被王僧辩和陈霸先联合打败。在侯景逃亡时,他的部下将其杀害,宣告了这位自封宇宙大将军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