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一直非常激烈,而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经典代表。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之争中,所谓的“死鹰事件”无疑是一场重大的插曲,它充满了戏剧性、险象环生,且事态的真相至今仍扑朔迷离。死鹰案的真相至今依旧是一个谜,充满了无尽的猜测与未解的谜团。
在所有的皇子中,成为太子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不幸的。幸运的是,太子作为嫡长子,天生就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而不幸的是,太子往往成为众矢之的,成为皇位争夺的焦点,一旦遇到昏君,太子就可能被废除。历史上,废除的太子不计其数,仅唐朝就有9个太子因种种原因被废黜。按照理来说,太子应该是法定继承人,不可能造反,但历史上却屡次发生太子被废的现象,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谋反”之名。
一般而言,太子不太可能反叛,但为什么太子会被废掉呢?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事只有在昏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严格来说,康熙帝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昏君,只能算是“半个昏君”。因为随着年纪增长,他难免会出现一些迷糊,尤其是在晚年,康熙的思维和判断力有所减退。
康熙最中意的继承人是太子,当时皇太子的表现也非常优秀,不仅没有辜负父皇的期望,朝廷上下也普遍称赞他的表现。可是,到了康熙55岁时,康熙亲自废除了自己曾立的太子。废除太子后,实际上给了其他皇子一个信号:大家可以努力争取,所有人都有机会。
尤其是康熙晚年,曾复出的太子胤礽再次被废,这让其他皇子们看到了继位的希望。各位皇子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展开了剧烈的争夺,拉开了九子夺嫡的序幕。康熙的子嗣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这9位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终,四阿哥胤禛胜出,继承了康熙帝的皇位,成为了雍正帝。
说到“九子夺嫡”,并非每个皇子都心怀太子的宝座,只有嫡长子、四阿哥、十四阿哥以及八阿哥才有机会争夺。八阿哥胤禩的呼声最高,除了人脉最广之外,他所领导的“八爷党”也具有强大的实力。胤禩为人谦和,乐善好施,赢得了大臣们的支持,他的人格魅力深得人心。无论是朝中的大臣,还是普通的知识分子,胤禩都表现得彬彬有礼,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八贤王”。
八阿哥为什么如此低调谦和,与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生母良妃卫氏出身贫贱,原本是“辛者库贱妇”,生下胤禩后便被送到惠妃纳兰氏那里抚养。也正因为如此,胤禩没有其他皇子那种傲慢的气质,反而显得非常有教养和谦逊。
因此,在康熙二次废掉太子胤礽之后,胤禩便成为了最受瞩目的接班人。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召集了满汉文武大臣,要求大家推选新的太子。在这次推选中,佟国维、巴浑德、阿灵阿、鄂伦岱等重臣一致推举了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胤禩的支持者众多。
然而,尽管胤禩在朝中有着强大的支持,最终胜出的是胤禛。胤禩在康熙临终前五年被淘汰出局,而导致他失去皇位机会的,正是那对“死鹰”。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死鹰案”,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
康熙帝带着几位儿子前往热河狩猎,而八阿哥胤禩由于生母的忌日无法参加,他便送去了礼物,想借此博得父皇的欢心。这份礼物竟然是一对海东青老鹰。海东青是猛禽,速度极快,性格凶猛,是满族崇拜的图腾之一,康熙帝也非常喜爱这种鹰,曾写诗赞美它是“神俊”。胤禩选择海东青作为礼物,无疑是出于深思熟虑的心思。
然而,这对老鹰并未成为康熙喜爱的礼物,而是变成了引发灾难的导火索。当康熙收到这对鹰时,他大吃一惊,发现两只鹰已经死了,而且看起来并不像自然死亡,而是被人为害死的。康熙帝勃然大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不满、恶意的表现,甚至觉得是胤禩在暗中诅咒他。
康熙痛斥胤禩:“你送我两只死鹰,是想让我死在热河吗?你这个狼子野心的孩子,怎么如此毒心?”康熙接着回忆起以前胤禩曾经密谋陷害前太子胤礽等事,认为胤禩心机深沉,心狠手辣。最终,康熙做出决策:与胤禩彻底断绝父子关系,宣布两人从此一切恩情尽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康熙对胤禩进行了进一步的惩罚,停发了他及其府中大臣的俸禄和粮米。由此,胤禩彻底被排除在继位竞争之外。
死鹰事件一度让人怀疑胤禩被陷害。但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作为皇子,胤禩不可能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显然,某些人故意做了手脚,导致这对鹰被害死。究竟是谁在背后做了手脚,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从某种程度来看,胤禩的倒台对其他皇子来说是一个机会,尤其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两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离继位的机会更近了一步。实际上,胤禩倒台后,十四阿哥胤禵被任命为大将军,而四阿哥胤禛也逐渐引起了康熙的注意。
然而,最有可能的嫌疑人,实际上是康熙帝自己。康熙一直对胤禩在朝中的影响力感到忌惮,尤其是在大臣们大力推举胤禩为太子的情况下。康熙帝不仅不满,还严厉打压了“八爷党”。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可能是出于对权力的保护,而故意设计了这一“死鹰案”来彻底打击胤禩的政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