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计划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晚上8点,经过长时间的筹备,渡江战役终于正式开始。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的先遣兵团,总共约一百万大军,在长江下游的千里江面上突然发起进攻。首先,他们迅速突破了安庆和芜湖之间的防线。到4月22日,解放军已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近千公里长的江防阵地,并成功争取到江阴要塞守军的起义。通过控制江阴炮台,他们封锁了长江江面,迫使上游的国民党海军也纷纷起义。
▲南京解放
中原野战军渡江后并没有遭遇太多激烈的战斗。
4月23日,南京成功解放,这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彻底崩溃。华东野战军主力趁机向东南方向快速推进,准备发起上海战役,解放这座全国的经济中心,并消灭城内的20余万守军。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也参与了沿浙赣铁路追击逃敌的任务,解放了皖南及闽浙赣边区的广大地区,并参与了南京、南昌等重要城市的接管工作。
然而,这些任务并不与中原野战军的强大战力匹配,整体而言,中原野战军仍然承担着战略预备队的角色,实际没有太多作战任务。原来,早在渡江战役之前,中共中央就已经充分考虑到英美等外国军队可能的武装干预,特意指示:“中原野战军在两年内暂时留在华东,不做新的机动”,实际上中原野战军被当成了战略预备队。
▲紫石英号被打得竖起白旗
英美两军在我国都有驻军
这一决定并不是多余的。
1949年4月20日,也就是我军渡江前夕,英国海军的“紫石英号”和“伴侣号”军舰不顾警告,先后闯入我渡江航道,并向我军阵地开炮射击。第二天,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中将亲自带领旗舰“伦敦号”和“黑天鹅号”溯江西上,再次与我军发生炮战。在我军的有力还击下,英国舰队才仓皇撤退。
虽然美军并没有与我军直接发生冲突,但他们直到4月22日渡江当天,依然在我国东部的青岛港驻军,部署了十几艘军舰和数千名海军陆战队员。此外,在隔海相望的日本、菲律宾等地,也驻扎着数以万计的美军。如果我们稍有疏忽,他们很可能会突然登陆,进行武装干预。毕竟,在这个时候,我军尚未正式组建海空军,根本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可言。
▲刘邓大军整装南下
新中国成立后,中原野战军席卷西南
随着战局的顺利推进,上海、宁波、福州等沿海重要城市陆续被解放,青岛的美军也撤离了。到了7月份,外国势力的武装干预风险基本消除了。考虑到国民党军在大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及西康等地依然驻有90余万大军,并且他们还在积极筹建反攻基地,中共中央决定中原野战军“以主力或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
11月1日,中原野战军开始分兵数路,向四川、贵州进军。11月30日,成功解放了西南第一大城市重庆;12月15日,解放了贵州的首府贵阳;12月27日,解放了川滇黔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