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灭掉秦国之后,封了十八路诸侯。可是,为什么在随后的楚汉争霸中,几乎没有一个诸侯站在项羽这一方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很快便陷入了冲突,第一轮“淘汰赛”就让大部分诸侯被排除,最后只剩下了少数几个,且其中大部分人都成了项羽的敌人。唯一剩下的几位楚国阵营的诸侯,也因为项羽杀死了义帝而心生嫌隙,最终对他失去了支持,自然没人再愿意帮助他了。
第一轮淘汰赛:项羽杀了一位,刘邦灭掉了六位,田荣灭了三位,陈馀和臧荼分别灭了一位。
项羽在彻底灭掉秦国之后,给各地分封了十八路诸侯。诸侯们各自返回封地,然而很快,他们之间因各种原因爆发了冲突,结果大部分的诸侯都被淘汰掉了,剩下的只有少数几位。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场“淘汰赛”,其中有十二位诸侯迅速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项羽杀一位:韩成本是韩王,他的封号是通过张良和项伯的关系向项羽求来的。但因为张良后来投靠了刘邦,项羽对韩成心生不满,没让他返回封地,反而将他带回了西楚,并最终将其处决。虽然之后项羽为韩成改封了郑昌,但在彭城之战之前,刘邦便将其灭掉。
刘邦灭六位:刘邦回到封地后,按照韩信的计策,利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突袭关中,并成功击败了六位原本有实力的诸侯。这六位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最终西魏王魏豹也因形势所迫,投降了刘邦。
田荣灭三位:田荣因与楚国有旧怨,未随项羽入关。得知原齐王田市被改封为胶东王,并且由田都继位,田荣心中不满。于是,他起兵攻占三齐之地,并最终自立为齐王,杀死了不听从自己指挥的胶东王田市,接着又攻杀了济北王田安,完成了齐地的统一。
陈馀灭一位:陈馀在巨鹿之战时与张耳有过旧怨,战败后未随项羽入关,只被封为侯。当得知项羽改封赵王赵歇为代王,而却任命张耳为赵王后,陈馀感到愤怒,借兵向田荣借兵杀回赵地,赶走了张耳,迎回赵歇,并自封为代王。
臧荼灭一位:臧荼原是燕国将领,项羽封他为燕王,而原燕王韩广被改封为辽东王。可韩广不愿意迁往辽东,于是与臧荼发生了冲突,最后韩广被杀,臧荼吞并了韩广的封地。
剩余的诸侯大多是项羽的敌人
经历了这一轮淘汰赛后,原先的十八路诸侯中,剩下了八位,其中四位已经明确站在了项羽的对立面。
项羽的敌人四位:
- 汉王刘邦,自然是项羽的最大对手,不用多说。
- 齐王田荣在一统三齐后自立为齐王,并公然反楚,成为项羽的敌人。
- 赵王赵歇和代王陈馀在经过内斗后,也站到了反楚阵营,他们显然不可能帮助项羽。
原楚阵营的三位:
- 临江王共敖:原楚国贵族,曾是楚怀王熊心的柱国,虽然未直接效命于项羽,但在项羽杀了义帝熊心后,他对项羽的支持显然没有那么坚定。
- 九江王英布:原项羽部下,在追杀义帝熊心时表现忠诚,但在后来的征战中对项羽产生了防范心理,开始离心离德,甚至在项羽调他平定齐地时,托病不出。
- 衡山王吴芮:原楚国阵营的领导者,虽然随项羽入关,但他与项羽并非上下级关系,而且还是九江王英布的岳父,因此对项羽的忠诚度并不高。
一位墙头草:
- 燕王臧荼:虽然曾与项羽共同入关,但在封王后杀死了原燕王韩广,显然对项羽并没有太多忠心。即使他有心帮助项羽,但由于距离遥远,最终也未能在项羽需要帮助时出手,而是在后期选择了投靠刘邦。
可以看出,项羽原本意图依靠的这些诸侯,在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纷纷背离了他,最终导致项羽在与刘邦的争霸中处于孤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