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个人要修建一座桥梁,究竟会怎样呢?明朝隆庆年间的刑部右侍郎邹懋卿在《江口惠义桥碑》一文中,给出了答案。 不忍目睹悲剧发生,大善人决心修桥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湖南衡阳县江口镇有一位士绅名叫贺伯伸,人称小江,他是当地有名的仁爱之人。一天,江口镇的集市热闹非凡,许多乡亲们都去赶集。可是,由于江水湍急,很多赶集的人在过江时船只翻覆,不幸遇难。贺伯伸见此情景,心里非常痛惜,立下决心要在江上修建一座大桥,防止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然而,修建一座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大量资金外,还要动员大量的劳力。贺伯伸从嘉靖十五年(1536年)开始着手修建大桥,但几年过去了,他的积蓄早已花光,桥基都没有开始修建。许多人劝他放弃,但贺伯伸心中坚定,依然决心要为百姓修桥,避免再有船翻人亡的悲剧发生。 由于家中的积蓄所剩无几,贺伯伸只好去找自己的老丈人借钱。他的老丈人出身显赫,家境富裕,但对女婿的做法不以为然。得知女婿来访后,老丈人便在门前挂上了一只大靴子,并没有见他。贺伯伸读过书,心里明白,这其实是在提醒他:脚有多大,就穿多大的靴子,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钱没借到,贺伯伸心情低落地走回家。没想到,途中他遇到了一群小鸡挡住了去路。突然,贺伯伸灵机一动,从口袋里拿出两根牙签,随手丢向鸡群,同时说道:这些是我的东西,请你们把它们带到我家韭菜园去。话音刚落,牙签和小鸡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几天后,家中的丫鬟去韭菜园割菜时,无意中从土里刨出了一副牙签。丫鬟随手把它挂在衣扣上。回到家后,贺伯伸的妻子看到丫鬟衣扣上的牙签,误以为丫鬟与老爷有不正当关系,气愤不已,命人狠狠责罚丫鬟。贺伯伸听后,不但安慰了丫鬟,还特意举行了祭拜仪式,祭祀天地。 神仙显现相助,大善人终于得偿所愿 祭拜仪式之后,贺伯伸派人去挖掘发现牙签的地方,结果挖出十缸黄金和十缸白银。通过这笔意外的财富,贺伯伸终于能够筹集到资金,组织了100名工匠开始修建桥梁。奇怪的是,这些工人中有一个神秘的石匠,他每到饭点时总是去附近一位老婆婆家歇息。老婆婆给他做饭,他却从不肯吃,只是喝点茶水。 因为石匠经常去老婆婆家休息,出于感激,石匠给老婆婆凿了一个猪槽,并叮嘱她:如果以后有人来用这个猪槽,你就收十两银子。老婆婆虽然不解,但还是答应了。没想到,就在大桥即将完工时,工人们发现少了一块石条。有人提议去老婆婆家取猪槽,正好可以用作桥梁的材料。于是,贺伯伸派人去取,并给老婆婆十两银子作为报酬。 为了感谢工匠们的辛勤工作,贺伯伸的妻子准备了100双鞋子和100对鸡腿,给所有工匠发放。可是,等到分完后,大家才发现还有一双鞋和一对鸡腿没人领。而那位神秘的石匠早已消失。许多人猜测,这名石匠其实是一位神仙,他看到百姓为了修桥而辛勤劳作,便下凡相助。石匠给老婆婆凿猪槽,或许是为了她年纪大、生活贫困,用这些银钱帮助她度过难关。 到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贺伯伸历经二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三座大桥的建设,分别命名为沙河桥、媳妇桥和莲花桥。其中,沙河桥长约20丈,宽2丈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桥两端还建有牌坊。时任衡州知府胡安被贺伯伸的善举所感动,亲自为桥取名惠义桥,并在桥头牌坊上刻下了这三个字。贺伯伸虽然为修桥倾尽全力,但桥建成不久后,他便因心力交瘁,在家中去世。传说他死后转世为江西永新县一位邹姓员外,名为邹善果。多年后,邹善果中了科举,并被派遣巡视。路过惠义桥时,他号召大家为桥修建了护栏。由于贺伯伸在两世中都为这座桥付出了心血,因此这座桥又被称为二世桥,也成为了衡南地区唯一保存至今的完整明代石拱桥。这一历史事件,也被隆庆年间的刑部右侍郎邹懋卿记录在了《江口惠义桥碑》中。 虽然故事中提到贺伯伸从地下挖出金银,以及神仙下凡帮助修桥的部分,可能过于神话化,但他为了修桥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依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的善行也为他积累了福报,永载史册。如果是你,愿意将自己的财富倾尽,修桥铺路,造福乡里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