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新闻》抖爆出消息,说日本政府正考虑把自卫队“1佐”的军衔名称,改回旧日本军队用的——“大佐”。
目标定在2026年完成。
这哪是简单的改名换姓?这分明是有人想撬开潘多拉魔盒,把封印了半个多世纪的军国主义幽灵,重新请回神坛!
两个字背后,藏着不能忘的血色历史
先给朋友们科普下,“大佐”这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旧日本军队体系里,“大佐”不是普通的校级军官。他是联队长,是能直接指挥3000到4000人作战部队的实权派。二战期间,侵华日军的诸多甲级师团里,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联队长,挂的就是这个衔。
南京城下、华北平原、东南亚战场……多少惨绝人寰的命令,就是由一个个“大佐”签发的。这三个字,是踩着亚洲几千万冤魂爬上的历史台阶。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改造日本,其中一个核心举措就是“去军国主义化”。怎么去?首先就从名号开始。
特意把带有浓烈侵略色彩的“大佐、中佐、少佐”,改成了冰冷的数字代号“1佐、2佐、3佐”,把“师团”改成“师”,弱化其攻击属性,强调“专守防卫”的定位。
这不仅仅是个称呼,这是战败的烙印,是和平的紧箍咒。
现在,他们想把这个烙印抹去,想把紧箍咒摘下来。
你说,这只是为了“与国际接轨”? NATO国家的“Colonel”翻译过来多是“上校”,为何偏偏要找回日文旧称“大佐”?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改名是表象,修宪扩军才是里子
如果把这事孤立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小题大做:“不就改个名吗?”
太天真了。
大家记不记得狼来了的故事?第一次喊,你可能还紧张一下,喊多了,大家就松懈了。日本右翼玩的也是这一套,切香肠战术,一步步试探底线。
我们先来捋一捋这条“切香肠”的时间线:
2014年,解禁集体自卫权,宣称“即使本国未受攻击,也可为盟友动武”。
2015年,通过新安保法案,自卫队海外动武限制大幅松绑。
2022年,提出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彻底抛弃“专守防卫”。
2023年,军费飙升至GDP的2%,达到历史最高,规模跃居世界第三。
现在,研发远程导弹、把“出云”号护卫舰硬生生改成“轻型航母”……哪一件还是“专守防卫”的脸?
现在,轮到“军衔改名”这根香肠了。
这一连串动作,目标清晰得可怕:就是要系统性、有步骤地挣脱二战后套在自己身上的“和平宪法”枷锁,彻底完成国家正常化,进而迈向军事大国。
改名,是在进行心理建设和文化复位。先让国民在称呼上习惯,再从心理上接受,最后在法理上实现。这是为最终修宪、明文将自卫队升格为“军队”做最后的舆论铺垫。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亚洲人民记忆犹新
日本政府可能觉得,这只是他们的“内政”。
但他们忘了,历史是有记忆的,尤其是血写的历史。
对中国人、韩国人、东南亚人来说,“大佐”这个词,关联着祖辈被烧毁的家园、被屠戮的亲人、被强迫的劳工和“慰安妇”……这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痛楚。
你现在要把这面沾满血污的旗子重新竖起来,对我们这些受害国的国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怀旧,是挑衅。
相比之下,德国为什么在欧洲能被重新接纳?因为他们对纳粹历史的清算,是彻底的、决绝的。法律禁止任何纳粹标志和敬礼,总理为历史罪行下跪。
而日本呢?政客们年复一年地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里对侵略历史轻描淡写,现在甚至要把侵略军的军衔请回来。
这种对历史的轻佻态度,如何能让邻国安心?
面对日本在军事扩张道路上的狂奔,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早已发出严正警告:“值得世界警惕。”
这句话,不是空话。
我们清楚,一旦日本彻底完成军国主义借尸还魂,其矛头会首先对准谁。台海、钓鱼岛,必将成为其首要的挑衅方向。
但今日之中国,已不是1937年的中国。我们拥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
日本右翼若以为抱紧某个域外大国的腿,就能在亚洲再次为所欲为,那无疑是最大的战略误判。
他们想借“大佐”之名,重燃军国旧梦。那我们不妨把话挑明:
你们每朝这个方向迈出一步,都是在促使我们加速强化自身的国防力量,也是在为自己的墓碑又挖上一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