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赵云被誉为历史上公认的常胜将军,他不仅是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也确实在真实历史中存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忠诚勇敢,以七进七出的英勇事迹流传千古。当时,为了救刘备的儿子刘禅,赵云在敌军的包围中闯出一条血路,最终将刘禅安全护送到刘备面前,这让刘备非常感动。按理说,赵云作为忠诚的将领,应该得到刘备的高度重用,但令人费解的是,刘备临终时却明确表示绝不重用赵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刘备之所以信任赵云,是因为赵云的忠诚与真心。赵云出生于常山,所以有了常山赵子龙的外号。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一直效忠于刘备,从未有过二心。虽然刘备没有明言,但从种种细节来看,赵云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之一,仅次于刘备的亲兄弟。 那时,刘备的势力十分薄弱,背后还受到曹操大军的威胁。在一次逃亡中,刘备的妻儿不幸落入曹操手中。赵云得知这一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独自一人赶往曹营,没有提前告知刘备。当时,有些人开始怀疑赵云是否背叛刘备,暗中投向曹操阵营。但刘备不相信这些流言蜚语,坚信赵云绝不会背叛自己,他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强调,赵云从来不会对自己不忠。 果然,赵云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他成功突破曹军的包围,并保护着刘禅安然无恙地送到了刘备身边。刘备为赵云的忠诚感动不已。随后,刘备娶了孙尚香,为了保护妻儿的安全,赵云被任命为孙尚香府中的管家,负责管理孙尚香的仆人,这个重要职位也反映出刘备对赵云的高度信任。 然而,赵云并不完全理解刘备的安排,他曾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当时,成都刚刚被夺回,人心未稳,赵云认为应该优先安抚百姓,而不是只顾士兵和将领。他认为,应该把土地和房屋分配给百姓,让民众安定下来,才是最为迫切的任务。赵云的观点虽然有道理,但在当时的官场中,这种直率的做法并不适合。刘备虽然也为百姓着想,但他在处理官员之间的关系时常常显得手足无措。 因此,刘备决定在官场上不再重用赵云,这其实也是一种保护。因为刘备清楚赵云的性格,知道他不适合参与复杂的官场斗争。而且,刘备深知赵云忠诚而有能力,若将赵云重用,可能会让他深陷官场的权力斗争。刘备的决定,表面上看似冷漠,实则是为赵云着想,避免他卷入不必要的纷争。 此外,刘备并非不重用赵云,而是希望他能够辅助刘禅。刘备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儿子刘禅会继承皇位,但关羽和张飞年事已高,诸葛亮无法长时间辅佐刘禅,而赵云正好处于合适的年龄,能够陪伴刘禅度过更长时间。赵云在生死攸关之际回到了刘禅身边,和刘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成为了刘禅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刘备对赵云的了解使得他作出了最合适的安排。在战争时期,刘备将赵云留守后方,许多人误以为刘备不重视赵云。其实不然,刘备知道赵云作战非常谨慎,与张飞的鲁莽相比,赵云更适合留在身边,保障安全。赵云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心思单纯,每次给刘备的建议都没有私心。即使刘备并非总是同意赵云的看法,他依然非常欣赏赵云的纯粹与忠诚。 赵云不仅能文能武,还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在刘备眼中,赵云是一个完美的将领。即便没有战争,刘备也希望赵云能在身边,以防万一,时刻保持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