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月底,特朗普在与韩国和中国高层的会晤中,达成了一项为期一年的关税战休战协议。原定于11月1日对中国加征100%关税的计划也被取消了。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同意采购部分美国农产品,并且会向美国开放一部分稀土资源的出口。看似中美之间马上就要进入一段“风轻云淡”的和平时期。特朗普似乎终于学会了“成熟”和“妥协”。 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你未免有些“高看”特朗普了。
几天前,《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辩论文章,相关的视频和播客内容已经在美国多个平台上线。辩论的双方是哈佛大学的自由派学者杰森·福尔曼,以及美国保守派智库“美国指南针”创始人奥伦·卡斯。 福尔曼是老牌的民主党支持者,早在克林顿总统任期内就曾在白宫担任经济顾问,后又在奥巴马时期再次被任用。他一向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 卡斯则是21世纪美国右翼反全球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对华鹰派的代表人物,他显然对特朗普更感兴趣。 这两位学者在立场上完全对立,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但对于特朗普刚刚达成的“停火协议”,他们却持有相似的看法。 福尔曼认为,特朗普这次的谈判“什么也没有得到”,但也“什么都没失去”,他的意思是,中美只是短暂休战,并没有实质性的让步。 卡斯也认同福尔曼的观点,只是在一点上有所不同。福尔曼希望特朗普能够和中国达成一些具体协议,至少能恢复全球化的进程。但卡斯则表示,他“很高兴中美没有和解”,他根本不赞同与中国“和解”,反而希望两国保持“高强度对抗”甚至让对抗进一步加剧。 卡斯等人的目标是推动中美“加速脱钩”。 如果美国的全球化主义者和自由派对这次停战协议感到失望,而保守派却欢欣鼓舞,那么说明这个协议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而只是“中场休息”而已。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特朗普在制造了问题之后,并不急于解决它呢? 对此,卡斯的一句话点醒了所有人:“不要被骗,特朗普的立场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他一直都是那个特朗普。” 也许特朗普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成熟”,但他所有的妥协和成熟,都是为了实现他最初的目标——打败中国。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至少“坚守住了初心”。 特朗普是个善变的人,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他“并不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无论他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和中国达成一个更好的协议”。 那么,什么才是“更好的协议”呢? 卡斯认为,至少有三个条件:两国必须彻底消除贸易逆差,实现“对等”;美国的“国家安全”忧虑必须得到解决;中国必须放弃在关键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 然而,中国根本不可能满足特朗普这些要求,而且中国的追求和特朗普的诉求恰恰相反。中国希望实现自给自足,根本不可能放弃所谓的“主导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特朗普为何要要求中国满足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呢? 这就引出了卡斯的终极论点:25年前,美国允许中国加入WTO,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是一场“世界级的悲剧”。 让我们将时间倒回到2000年,那时苏联刚刚解体不到十年,俄罗斯对美国和欧洲态度恭顺,极力融入西方世界。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和伊朗的政权都已开始收敛,中国则是唯一的“硬骨头”。 当时的美国,整个社会都充满乐观情绪。美国人民普遍认为,冷战已结束,世界将走向“自由民主和开放市场构建的和谐未来”。此时,拥抱中国,甚至“感化”中国,成为美国认为的最佳选择。 于是,克林顿政府同意中国加入WTO,但这并不是出于美国人的善意,而是希望中国承担更“苦”和“累”的工作,而美国则能“享受”生活。 在美国构想的国际分工中,中国不该制造飞机,而是应该生产衬衫,并通过用辛苦赚来的钱购买美国的飞机。但中国显然没有按照美国的计划走,而是通过加入WTO,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凭借自身的规模和体制优势,中国吸引了大量美元,还用美元购买美国的科技,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当美国意识到这一切时,已经太晚了,中国的崛起已成必然。 中国逐渐打破了美国的科技壁垒,甚至开始挑战美元霸权。美国从全球财富的收割中得到的份额越来越少,国家的经济情况也愈发堪忧。 美国逐渐失去了曾经的“黄金时代”,人们怀念过去。美国的年轻人喜欢《怪奇物语》,因为这其中有丰富的“反权威”元素。成年人则因其中充满的“八十年代元素”而感到共鸣。他们回忆过去,但却无法回到过去。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谁也不能逆转历史,于是美国人开始寻找“时代的替罪羊”。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出现了,而“中国”和“全球化”成为了“替罪羊”。 特朗普的出现,是二十一世纪美国社会的必然产物。即使不是特朗普,也可能是其他人。 “打败中国”的梦,成为相当一部分美国人逃避现实的寄托。他们相信,只要中国倒下,美国就能回到那个“黄金时代”。因此,他们会为此付出努力,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美国经济深陷困境,仍然有许多人支持他的原因。 他们已经为“一场艰苦的战争”做好了准备。 然而,这种梦幻般的想法让他们越来越难以关注到真正的现实。 事实上,支撑美国经济的恰恰是中国。正是中国生产的廉价消费品,才让美国人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中国的商品是在“间接地为美国人加薪”。只有通过把各种商品交给中国制造,这些商品才能保持低价,从而提高美国人的购买力。 美国制造业的流失,并非因为“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而是因为美国过于关注金融行业,技术更新速度缓慢,以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 少数人看清了真相,比如福尔曼,他们通过写作和呼吁希望唤醒更多人。但真相并不被大众所关心,人类往往是情绪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