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簿,作为各级官员的下属,主要负责文书工作,相当于现代的秘书。在三国时期,许多大臣,如三公等,都有自己的府邸处理政务。由于主簿常常参与到重要的决策和事务中,因此他们的权力逐渐扩大。尤其是在丞相府,主簿的地位尤为重要,成为了三国时期一些关键人物。比如,蜀汉丞相诸葛亮担任丞相后,他就任命了五位非常重要的主簿。那这五位主簿究竟是谁呢? **一、杨颙**
杨颙,字子昭,出生于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他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非常信任的官员。公元223年,刘禅即位,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处理政务,诸葛亮随即任命杨颙为丞相府主簿。杨颙担任此职期间,他曾劝告诸葛亮,不必亲自操劳于簿书文案工作,指出这样的做法不仅劳累且效率低下,可能会白白浪费精力。杨颙的这一建议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杨颙去世后,诸葛亮十分悲痛,认为杨颙的去世是蜀汉朝廷的一大损失。 **二、宗预** 宗预(?-264年),字德艳,出生于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在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张飞和赵云带领军队从荆州进入四川,支援刘备争夺益州,宗预跟随张飞平定了蜀中的一些郡县。到了建兴二年(224年),由于宗预的贤德,诸葛亮任命他为丞相府的主簿,后来宗预还逐渐升任为参军及右中郎将。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宗预受命出使东吴,并获得了孙权的赞赏。此后,他被任命为后将军,出任督永安,后来升任为征西大将军,并被封为关内侯。公元258年,宗预因病回成都,接受了镇军大将军的职位。蜀汉灭亡后,宗预随刘禅迁往洛阳,但在途中病逝。 **三、杨戏** 杨戏(?-261年),字文然,来自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杨戏早期曾任督军从事以及相府主簿。诸葛亮去世后,杨戏受到大将军蒋琬的重用,先后担任了护军、监军等职,并且被任命为建宁梓潼两郡太守,以及射声校尉。杨戏为人忠诚宽厚,性格也较为疏阔简略。一次,他因酒后对姜维说话过于傲慢,结果被处以罚责并被罢免。景耀四年(261年),杨戏去世,他还留下了《季汉辅臣赞》一书。 **四、胡济** 胡济,来自荆州义阳郡。他曾担任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簿,二人关系亲密。胡济敢于直言进谏,他多次向诸葛亮提出忠告,诸葛亮也十分欣赏他的直率,将他与崔州平、徐庶、董和等人并列,认为他们都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过失的忠臣。后来,胡济升任行中参军,并被封为昭武中郎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后,胡济被任命为中典军,并被封为成阳亭侯。延熙十一年(248年),蜀汉镇北大将军、汉中都督王平去世,朝廷决定让胡济继任王平的职位,授予他节符,派遣他遥领兖州刺史。胡济此后升任为镇西大将军,并成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然而,蜀汉灭亡后,胡济的结局并没有详细记载,至今下落不明。 **五、董厥** 董厥,字龚袭,出生于义阳郡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是镇北将军魏延的同乡。诸葛亮开府治事时,让董厥担任丞相府令史,后来升任主簿。董厥在朝廷中被赞誉为良士,并逐步晋升,最终成为尚书仆射,并封为南乡侯。尚书令陈祗去世后,董厥继任尚书令。 景耀四年(261年),董厥被任命为辅国大将军,与卫将军诸葛瞻共同负责处理朝廷事务。此时,后主刘禅深受宦官黄皓的宠信,但董厥未能有效干预这一局面。后来,魏国将领钟会、邓艾发起攻蜀战争,董厥奉命支援姜维,并与姜维、廖化等人一同抵挡钟会于剑阁。刘禅投降后,董厥与姜维一同投降魏国,并先后担任了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