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年仅38岁。大清王朝的实权人物慈禧太后,随后挑选了年仅三岁的溥仪作为继任皇帝。然而,第二天,掌控晚清政权近半世纪的慈禧太后,也在北京的仪鸾殿辞世,享年74岁。由于两位的去世仅隔了一天,这引发了外界对光绪帝死因的怀疑,很多人猜测是否与慈禧太后有关。 到了2008年,光绪帝去世一百周年时,专家们终于揭开了光绪帝死因的谜团。经过研究发现,光绪帝的死因并非自然病死,而是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这意味着,光绪帝可能并没有因病去世,而是遭到毒害,极有可能是慈禧太后因害怕自己死后,光绪帝会重新掌权并追究她的责任,于是下令下毒致死。 慈禧太后虽然活到了74岁,算是古代长寿,但她的死因一直是众说纷纭,直到今天仍没有确凿的答案。
从清朝史料来看,慈禧太后被认为是因痢疾去世,且药石无效,病情一直未能好转。因此,有人推测她可能死于肠癌。根据《慈禧外纪》记载:太后万寿之期,高兴已极,不幸着凉,又吃乳酪,遂又病痢,此病于夏间已缠绵多日也。这表明慈禧太后的肠胃一向不好,经常患腹泻,她自己也并不在意,认为是小病小痛而已。 慈禧太后掌权后,生活奢华,据说每顿饭都要享用上百道菜肴,这对当时的清廷来说是沉重负担。她如此胡吃海喝,导致胃肠功能严重失调,出现腹泻和呕吐,成为家常便饭。她的健康状况本来就不佳,在光绪帝去世时,她也在病中,但病情没有加重,甚至还亲自册立溥仪为新帝,并安排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当时的记录中还特别提到,太后神气安和,说明慈禧太后并非已到生命的尽头,然而为何第二天她就突然去世呢? 直到清朝灭亡后,大太监李莲英的表姐才揭露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慈禧太后的死并非自然病死,而是长期中毒所致。 李莲英的表姐曾是慈禧太后的宫女,侍奉她直至去世。清朝灭亡后,她被遣散出宫,并在民间生活多年。直到临终时,她才揭开了多年来隐藏的秘密——慈禧太后的死亡并非因病,而是因长期中毒。 据她透露,慈禧太后去世时,太医们在她的体内发现了毒物,但为了保全性命,太医和宫中的其他人都选择对外隐瞒,宣称慈禧是因病去世。专家们也支持这一说法,认为慈禧太后的长期胃肠病状,很可能是慢性中毒引起的,并且这种毒物逐渐加入到她的食物中,身体没有立即反应,导致中毒症状逐渐显现。 慈禧太后生活奢华,国家内外问题不断,却依然过着享乐主义的生活,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并将光绪帝囚禁。这些行为使得不少人对她心生不满,甚至有人认为她的死也许并不冤枉。这个死因,也因此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然而,李莲英表姐的说法虽然引人注目,但并不能完全证实,因为历史明确记载了慈禧因病去世的事实。人们之所以更倾向相信她的话,是因为慈禧的统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许多人认为她的死是恶有恶报,自作自受。 更令人愤怒的是,慈禧太后生前精心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在国家危难、风雨飘摇的时刻,她却花费巨资修建了一座庞大的豪华地宫,耗时近20年才完工。地宫内随葬品是极其珍贵的珍宝,价值无法估量。她还为自己的丧礼做了详细安排,规模空前、奢华无比。 相比之下,光绪帝却是悲情天子,身为国家的君主,却大半生都活在慈禧的控制之下,甚至死后连安葬之地都没有。光绪帝的地宫从未列入议程,直到他的弟弟载沣成为摄政王后,才为他选址修建陵墓。而这一切也因为清朝的灭亡而延误,光绪帝在死后整整六年才得以下葬。或许清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但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无疑加速了大清王朝的覆灭,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即使有人认为她是被毒死的,也并不算冤枉或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