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1月11日报道:11月11日,上海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正式启幕。
此次展览总计约一百七十八件/组展品,基于上海博物馆藏宋、元、明、清铜器,并携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汇集亚、欧、美三大洲多家重要博物馆馆藏,辅以同时期书画、陶瓷、珐琅器等,其中不乏首次公开展出者,是近年来海内外最具规模的宋、元、明、清铜器展。
作为重大仪典中的礼器,中国古代青铜器承载着科学技术与精神信仰的双重内核。古铜器经历三代的辉煌璀璨后,逐渐销声匿迹于历史的主流舞台。长期以来,宋、元、明、清铜器因被贴上“仿古”的标签,而不太受到学界的重视。然而仿古铜器在宋代出现并持续流行于元、明、清各朝,其长时间存在的内在动力值得深思。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陆续公布,诸多纪年器在全球馆藏中相继发现,学术界对于复古思潮和仿古艺术深入研究,对于仿古铜器的认识日趋成熟。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铜器功能逐渐从礼器走向实用器,但其工艺却日臻精妙。匠人们博采众长,设计出愈发多元荟萃的器型风格,经历了从古朴庄重到精工华彩的嬗变,开启铜器艺术新风,同时也折射出社会文化风尚之意趣。
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次共同策展,依托于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汇集全球馆藏,借由四个单元全新解读宋、元、明、清铜器的发展与特色,以及寻找隐含在器物内的社会人文意涵,并进一步省视其在艺术史中所占的地位。展览首站已于今年2月28日至9月28日在纽约成功举办,并将于2025年11月12日至2026年3月16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
展览第一单元为“崇古尊古、再塑三代”,以宋、元、明、清的仿古礼器为主体,并由在礼制改革中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宋徽宗、清高宗时期的内廷礼器为引,带入地方州县释奠系统与家庙宗祠祭祀活动,借由这些礼器的铸造形制与使用场域,窥见在千年静默中不断传承的文艺复兴精神与力量。
第二单元为“铸古维新、自成一格”,在这里可以看到复古风潮的流行与兴盛使得铜器制作趋向商品化,铸铜商号与名工巧匠应运而生,创作出兼具古韵与崭新功能的器类,如炉、瓶、壶等,其创造的灵感有些是直接源自三代铜器,有些是转化拼凑三代元素而成。
第三单元为“永宣垂范、震古耀今”,展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明永乐铁鋄金银天杖、柏林民族学博物馆藏明宣德铜鎏金孔雀明王像、青海省博物馆藏明宣德赐瞿昙寺鎏金铜瓶等作品。
第四单元为“起居修道、古铜新意”,分成“修礼参道”与“文人雅趣”两个部分。仿古铜器借由文人雅士的重新诠释,将原本高置于庙堂承载礼仪的家国重器,化身为书斋居室的清雅摆设,不仅成为时人闲逸隽古的风尚,更同时与民间信仰、佛道仪轨相结合,成为供祭典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展览透过融入时代元素的铜器,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礼制与文化艺术发展之貌,展现中国古代工艺“法古而不泥古”的传承创新与审美追求,以期能带给观众有别于三代铜器的另一种艺术魅力,带领观众领略这一时期中国铜器独特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传统艺术与技艺所焕发出的斑斓多彩的生命力。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在致辞中表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合作可追溯到1980年,当时上博参与了在大都会举办的“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特展。在此后的45年间,双方陆续合作了多个项目,明年还将有另一个和上博的精彩合作项目,敬请期待。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此次展览见证了上海博物馆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跨越四十余载的深厚友谊,是两馆间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我们期待与全球更多文博机构深化交流,共同守护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希望每一位走进展厅的观众都能触摸到中华文明的温度,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无尽启迪。
展览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期间还将举办系列学术讲座等种类丰富的配套活动,为海内外观众提供一场独特的艺术盛宴,彰显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本文摄影:柏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