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旗和察哈尔八旗是满清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军事团体,虽然它们最初是满清的敌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团体却成了满清的支柱。由于战争的长期消耗,这两个团体也经历了巨大的损失,最终,满清的衰败和灭亡与它们的消耗密不可分。
黑龙江八旗在明末清初时被称为野人女真,虽然这个名字和八旗军的民族成分相同,但这两个团体的关系却极其敌对。努尔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儿曾杀死过野人女真的首领阿答兀,而且野人女真还曾进攻过建州女真,俘虏过努尔哈赤的亲戚董山。1615年11月,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前,曾亲自带领军队远征到今天俄罗斯纳赫塔河附近的顾纳喀库仑,斩杀了八百名野人女真,俘获了一万名女真族人作为劳动力来耕种土地。那些不懂农业的野人女真被八旗军的鞭子逼迫着学习农活。八旗军还曾在进攻过程中进行了两栖登陆作战,直接占领了库页岛,对野人女真进行了屠杀。 皇太极继位后,八旗军继续对野人女真发动军事行动,最终征服了包括索伦部在内的多个野人女真部落。在皇太极的领导下,八旗军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将野人女真吸收到自己的阵营中,成为八旗军的重要补充力量。察哈尔部则是另一个与八旗军有长期对立的军事团体。察哈尔的林丹汗自认为是蒙古的首领,且与周围的蒙古部落关系紧张。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花费了巨大努力才将其征服。皇太极甚至接管了林丹汗的财富和妻子,并将数千名察哈尔壮丁并入八旗军,形成了八旗蒙古的主力部队。到了乾隆时期,为了精简八旗军,察哈尔部的8152名兵员脱离了八旗军,单独组建了一支部队。 黑龙江八旗和察哈尔八旗是满清军队的支柱。黑龙江的索伦人被迫只能从事打猎,而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察哈尔部则以放牧为生,维持着高度的战斗力。这两支部队在满清的战争历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们是满清军队中的劳模。在皇太极治下,察哈尔部的骑兵在1636年参与了清朝的征战,特别是在1640年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察哈尔骑兵为八旗军封锁敌军信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八旗军右翼一度被明军击退时,察哈尔骑兵帮助稳住了战局。 满清入主中原并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察哈尔骑兵同样表现出色。灭准噶尔汗国时,察哈尔部出动了4000人,占据了清军出征人数的很大一部分。在兆惠最终彻底消灭准噶尔势力时,先锋部队的4000人中,察哈尔人和吉林八旗军各占1000人,索伦兵则有2000人。太平天国起义时,咸丰皇帝紧急调遣了6500名蒙古和黑龙江的骑兵,其中察哈尔骑兵出动了3500人。在冯官屯之战中,察哈尔骑兵为主的清军打出了1:5的战损比,成功消灭了2300多名太平军。 英法联军进攻八里桥时,察哈尔骑兵出动了2000人,损失比例大约为四成,具体阵亡人数不详。此外,察哈尔骑兵还参加了中法战争、收复新疆以及甲午战争等战役,成为满清最后的主力军之一。 索伦兵也是满清的劳模军队。在满清近200年的历史中,索伦兵参加了67次大规模战役,平均每三年便要经历一次大战。索伦骑兵在黑龙江地区的战斗力非常强,曾多次以骑射战术击败沙俄的火枪手,甚至有个别骑兵能以弓箭击败使用步枪的缅甸军队。索伦骑兵在与准噶尔部的战斗中也屡次立下战功。满清灭亡之后,索伦人被满清调派到各个战场,最终有149名索伦兵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其中61人阵亡。然而,即使是劳模军队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察哈尔人和索伦人本就人数不多,长期的战争使得他们的战斗力逐渐枯竭。当满清对这些部队进行过度消耗时,最终也导致了这些部队的崩溃,满清也因此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