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某天,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来到了芜湖地区,检查部队的演习情况。令人大吃一惊的是,他不仅严厉批评了芜湖地委的主要领导,言辞也非常激烈。
按理来说,廖汉生作为南京军区的政委,应该专注于军队事务,不能干涉地方政务,更不该直接责备地委的领导。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显然,芜湖地委的领导知道廖汉生是一位有着深厚革命背景的老前辈,并且身居要职,虽然受到了批评,但他们也不敢反驳,只能表示会立即改进,并恳请廖汉生放心。 几年前,王恩茂从新疆调到了安徽芜湖,担任地委副专员。作为一位曾在新疆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王恩茂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从新疆的“一把手”变成了地委副专员,这种职位上的变化让他感到十分失落。不过,王恩茂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在离开新疆时,他曾承诺不论到哪里,只要有工作,他都会全力以赴。但实际上,他在芜湖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处处受限,令他感到十分沮丧和愤慨。 当廖汉生来到芜湖时,得知王恩茂也在这里工作,便特地去看望这位老战友。见到廖汉生时,王恩茂感到非常激动,心中的委屈和困扰也忍不住一股脑地向他倾诉。然而,廖汉生听完后愤怒不已,他意识到,芜湖地委的主要领导对王恩茂的态度非常防范和戒备。廖汉生认为,王恩茂是井冈山时期的老革命,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尽管他被调到这里,仍然应该给予他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不是把他放在一个困难的位置,束缚他的能力。因此,廖汉生非常生气,他找到了地委的领导,严厉批评了他们的行为,指责他们胸怀狭隘,不应该这样对待王恩茂。 芜湖地委的领导明白廖汉生与南京军区及安徽省委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这件事上报到省里,可能会引发麻烦。因此,他们迅速向廖汉生道歉,并承诺会加强改进工作。通过廖汉生的努力,王恩茂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他的情绪也逐渐好转。毕竟,作为开国中将和新疆建设的功臣,王恩茂在南京军区的辖区内,廖汉生特别指示芜湖地区的部队,要关心王恩茂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 从那以后,廖汉生和王恩茂保持了长时间的联系。在长征胜利40周年之际,廖汉生再次来到芜湖看望王恩茂,并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廖汉生告诉他,现在有很多老同志向中央写信,要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而中央和毛主席已经批准了这项请求。廖汉生鼓励王恩茂也给毛主席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希望回到部队工作的愿望。 在廖汉生的鼓励下,王恩茂写信给毛主席,说明自己身体状况良好,愿意重新投入部队工作。没想到,毛主席很快就做出了指示:为王恩茂在南京军区安排一个职务。最终,王恩茂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政委,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对于这次机会,王恩茂无比感激廖汉生的帮助与支持。廖汉生之所以如此关心王恩茂,源自于两人长久以来的深厚友情。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都曾是红二方面军的成员。虽然在红军时期未曾直接合作,但早已有了交情。抗日战争时期,他们都在120师工作。后来,王震带领南下支队离开延安时,王恩茂担任副政委,廖汉生则是大队政委,彼此成为上下级关系。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在第一野战军同属纵队政委,密切合作。之后,他们又都在大西北工作,几乎是形影不离。如今王恩茂重回南京军区,廖汉生和他再次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