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无知小生。提到街亭之战,这是诸葛亮北伐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败。那时,马谡负责指挥,他在有利的地势上迎战司马懿,却未能击败魏军。难道仅仅是在街亭扎营就能确保胜利吗?其实,司马懿早就对这一点有了明确的看法。 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是蜀汉北伐过程中最为惨痛的一场失败,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刘备去世后,蜀汉的国力逐渐衰退,曹魏对蜀汉的防范也有所松懈,认为蜀汉已经不再是威胁,因此调动了大量兵力进攻东吴。这一举动却给了诸葛亮一个绝佳的进攻时机,因此,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被许多人认为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事实上,诸葛亮的北伐确实让曹魏措手不及。当时,曹魏的防线相对薄弱,蜀汉的军队连连得手,陇右地区大部分郡县纷纷归降,仅剩下少数几个郡在顽强抵抗。只要再给诸葛亮一点时间,蜀汉就能够完全控制陇右地区,街亭之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 不过,既然陇右还有一部分地区在坚持抵抗,曹魏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决定派兵进行支援。诸葛亮的计划是,一方面在街亭击败魏军,另一方面夺取陇右地区,待魏军前来增援时再作决战,最终以此大获全胜。于是,街亭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魏军由司马懿指挥,张郃负责先锋,攻向街亭。而蜀汉一方则由马谡担任主帅,王平担任副将驻守街亭。马谡虽然擅长军事理论,且其独特的见解常让诸葛亮感到佩服,因此诸葛亮也特别器重他,视其为未来的接班人。在这场战斗中,马谡心急如焚,想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却过于自信,未听从诸葛亮的指示,也没有采纳同僚的建议。他没有按照规定在街亭当道扎营,而是将军队部署在了山上,期望能从高地对魏军进行包围打击,然而最终却被魏军成功击溃,街亭也因此失守。 失去街亭的后果极为严重,因为街亭是蜀军防线的重要一环,一旦失守,魏军可以通过街亭直插蜀军的后方,这迫使诸葛亮不得不放弃进攻陇右,开始撤兵。原本进展顺利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以蜀军的失败而告终。 有一些人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即使马谡按原计划驻守街亭,仍然无法击败魏军,街亭最终还是会失守。那么,这种看法是否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司马懿是怎么说的。 司马懿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关于如何守住街亭,司马懿早已在心中有了明确的答案,尽管很多人至今没能理解这一点。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司马懿深知街亭对于蜀军的重要性。当得知诸葛亮派马谡守卫街亭后,司马懿立刻命令张郃率兵进攻街亭,打算提前占领这个战略要地。魏军到达街亭时,发现蜀军已提前布防,司马懿顿时心情低落。 司马懿回报给司马昭时,提到街亭已被蜀军牢牢守住,表示诸葛亮确实是个杰出的军事人物,自己远远不如他。 然而,不久后,司马懿又收到了一个新的消息:街亭的确有守军,但马谡却将军队全都驻扎在山上。得知这一情况后,司马懿心中一喜,认为这正是上天给他的一次机会,仿佛是命运注定,他有可能成功夺回街亭。 司马懿甚至说,若马谡真将军队驻扎在山上,那就如同天助自己,绝对能成功破敌。显然,他认为马谡的做法错误,认为若马谡坚守街亭,坐镇当道,魏军是无法攻破的。 最终,司马懿亲自带兵前往战场,确认了马谡的驻军情况,发现他真的把兵力部署在了山上。司马懿对此评价道,马谡不过是个虚有其表的庸才,完全不具备应有的战略眼光。随即,他率领魏军成功打败了马谡,街亭失守。 结论 从司马懿的言辞来看,守住街亭的关键在于坚守阵地,马谡不听从指挥,将军队部署在山上,无异于自掘坟墓。若马谡按照诸葛亮和司马懿等人的建议,驻守街亭,坚守防线,那么街亭必定能够稳住。而他错误的判断和过于自信的行为,最终导致了街亭的失守,也使得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