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隆基,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想起杨贵妃,想到安史之乱。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英明君主,也有人批评他荒唐昏庸。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位一代明君,一代昏君的李隆基。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在他与韦氏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公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李隆基在即位初期如何拨乱反正,任用贤臣,开创了开元盛世,而为什么到了晚年,他却荒淫废政,宠信奸臣,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甚至使大唐走向衰落?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传奇,那么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又为何最终结局如此悲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位复杂的历史人物,李隆基。
提到李隆基,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祖母武则天。李治在位时,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旦,李旦即位后,在位六年,整日如履薄冰,时刻担心母亲武则天会垂帘听政,并且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生命。每次见到后宫传来的旨意,李旦都会吓得站不起来。据说有一次武则天下诏表示要将政权还给皇帝,李旦误以为这是武则天对他不满,竟吓得一病不起,最后让人搀扶着跑去母亲面前哭诉,表示自己无能,希望母亲能继续执政。武则天没有答应。当时年仅五岁的李隆基听到后,勇敢地问道:祖母要杀父皇吗?武则天被他的聪明和勇气所打动,决定不再提及此事。从此,李隆基深得李旦的信任。 武则天正式称帝后,建立了武周政权,李旦被降为皇子,还主动请求武则天赐给他武姓,以表示对她的宽恕。事实上,武则天并没有狠心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虽然许多李唐宗室成员因权力斗争而死于非命,但李旦和李显始终得到了武则天的关爱。李旦每每因无法承受精神压力而失眠时,李显都会安慰他,帮他平复心情。李旦和李显的生活在这种不安中度过,常人难以体会那种心如刀割的感受。 经过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武则天终于决定将政权还给李唐皇室。李旦百般推辞,甚至不敢接受,但最终武则天还是将李显接回宫中,并安慰他使其继位。李显继位后,武则天的儿子们都已经难以掌握实权,李显的统治也充满了动荡。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支持李显继位。武则天躺在床上看着李显被群臣拥立,李显立即跪下为自己辩解,声称此事并非自己所愿,完全是张柬之等人的主意。武则天看了看四周,张柬之等人都低下头,最终只能接受李显的继位。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去世,韦皇后扶立李重茂为皇帝,并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准备效仿武则天自立为帝。此时,李隆基开始在京城暗中招募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打着诛韦皇后复社稷的旗号,联合禁军将领如葛福顺、李仙凫等发起政变,成功杀死了韦皇后和她的党羽,最终迎回李旦入宫。 经过长达20年的斗争,李旦终于再次登上了帝位。李隆基功不可没,而李成器作为嫡长子,主动辞让太子之位,理由是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因此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从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了他漫长的统治生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