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体系,出土的甲骨文记录了商朝晚期约270年间的卜辞。2015年,美国的研究员罗斯·坎普在多个地方的岩壁上发现了84个象形文字,他研究后认为,这些古文字与甲骨文非常相似。
罗斯·坎普很快向中国的专家寻求帮助,希望能破译这些壁画的内容。例如,有一幅壁画上描绘了一个使者向商朝的君王献上了一只黑狗,君王愉快地接受了这一礼物。 在这些岩画的周围,还有大量美洲原住民的祭祀场景,显然这些壁画并非伪造的。这一发现让罗斯·坎普感到非常惊讶,难道中国的先民早在三千三百年前就已经到达了美洲大陆?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哥伦布是在十五世纪才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到了近代,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例如,1590年,法国的一位专家就提出,印度安人的祖先应当是来自亚洲,可能是通过白令海峡迁徙到了美洲。 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位学者提出了“殷人东渡”的假说。他认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大诸侯攻打朝歌,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纣王自焚后,许多殷人为了避难,乘船逃亡,最后定居在美洲,创造了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让美洲原住民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通过将奥尔梅克文明与殷商文化进行对比,发现这两个文明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连祭祖的制度也非常相像。 然而,根据罗斯·坎普的发现,这些甲骨文已经有3300年的历史,而商朝的灭亡距今已有3000年。这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尽管如此,殷人早期到达美洲的理论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商朝曾经历过五次迁都,除了黄河的水灾不断,国内的内乱也很严重。直到盘庚迁都至殷地,王室的内斗才得到了缓解,商朝在武丁时期才迎来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