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以苏联和南斯拉夫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迅速成为了世界上的经济强国,甚至能够与西方国家相媲美。然而,最为发达的国家并不是苏联或南斯拉夫,而是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曾是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发达的,也是唯一一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苏联解体之前,这个国家被邻国吞并了。
这个国家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东德是二战后由苏联占领区建立的国家,成立于1949年10月7日,距离中国建国仅晚了6天。当时,东德的面积约为10.8万平方公里,大小与韩国相仿,人口大约1600万。 在欧洲,东德的规模属于中等。历史上,东德曾在德意志帝国时期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非常发达的生产力。即使战后,东德依然保留了大量完好的工厂和设备。然而,在德国投降后,涉及到战后赔偿的安排,德国因为战争败北而几乎没有经济能力。于是,苏联在其占领区,即东德,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拆迁。1946年到1949年,苏联几乎将东德的工厂和设备搬空。 后来,苏联能够迅速崛起,得益于这些被拆迁的工业设备。东德虽然起步时几乎处于废墟中,甚至比西德更为贫困,但凭借德国人民的勤劳和严谨,东德开始着力发展工业,国家也大量投资扶持科技发展。尽管东德实行计划经济,但发展速度惊人。在短短20年内,东德的工业生产增长了13倍,形成了以照相机、汽车制造、枪支和机械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到1980年代,东德的人均GDP突破了12000美元,已经接近欧洲的顶尖水平。 尽管东德是当时的发达国家,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独树一帜,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便是过于依赖重工业和重点工业,导致轻工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原材料类产业严重短缺。东德常年缺乏糖、咖啡等生活必需品,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尽管如此,东德的经济依然显著优于许多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东德的经济虽然发达,社会矛盾却也日益激烈,特别是东德长期受到苏联的控制。苏联驻军在东德达到15万人,大部分开销由东德承担。此外,苏联每年还会从东德获取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尽管东德是一个发达国家,但由于这些政治和经济压力,民众的生活质量仍然不如西德,差距非常明显。 因此,许多东德民众开始向西德迁移,西德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活物资,保证民众的基本需求。为了阻止这一趋势,柏林墙应运而生。随着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上台,苏联逐步放松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并推动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这导致了东欧的剧变。在这种背景下,东德的领导人感到极大的恐惧,西德抓住时机,积极争取美国、法国等大国的支持,甚至花钱拉拢戈尔巴乔夫,使得苏联从东德撤军。最终,西德通过这一系列策略实现了吞并东德,促成了近半个世纪后两德的再次统一。如今,曾经的东德已经完全融入德国,曾经作为社会主义发达国家的痕迹几乎无法再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