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记者 谢佳航
2025京东北京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将于11月9日7:30正式鸣枪起跑。1.5万个奔跑名额、“先报名,中签后缴费”、21.0975公里的运河风情赛道……本届赛事不仅刷新了赛事创办以来的规模纪录,更以精心设计的赛道与全方位的保障服务,为万名跑者带来一场兼具挑战性与体验感的运动盛宴。
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得到了广大跑者的支持与认可。今年的半马更充满巧思创新。作为城市副中心重点打造的体育名片,近年来通州区始终以高水平体育赛事为纽带,进一步挖掘运河文化价值,打造更具区域特色、更富文化内涵的马拉松赛事品牌,让每一位跑者都能在运动中感受城市成长,在奔跑中读懂运河故事。
规模与赛道双重升级
在赛事规模上,今年的参赛人数从去年的1.2万人提升至1.5万人,创赛事创办以来新高。为确保赛事高质量举办,本届赛事由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体育局、北京北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田径运动协会等承办。多方力量协同发力,从赛事组织、安全保障到服务细节,全方位为跑者保驾护航。
正是最美时节,此次赛道全程21.0975公里,起点设于通州区司空分署街,终点设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途经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运河商务区、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城市地标及人文景观。赛道整体设计平坦开阔、风景如画,为选手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提供了绝佳条件。
河水潺潺,文韵悠悠,趣意浓浓。万名跑者激情挥洒的这一程不仅是强身健体、超越自我的运动之行,也是体会运河风光、感受运河风情的文化旅程。当脚步踏过运河岸边的石板路,当目光掠过文化设施的艺术轮廓,跑者们将在运动中与这座城市深度对话,在汗水中感受文化的温度。
11月,北京已经进入初冬模式,早上7:30开跑,不少跑友担心“能量不足”影响发挥。为此,本次赛事从赛前保障到赛后关怀,以丰富实用的物资组合,为选手打造全方位参赛体验。据了解,今年的参赛包和完赛包共有近二十件装备,除了常规的号码布、手环、参赛服、能量胶和雨衣外,还特意准备了方便面、面包、牛奶、毛巾等实用装备,暖心又暖“胃”。
报名流程更具人性化
本届赛事最显著的变化是报名流程的优化。组委会采用了“先报名、中签后缴费”的机制。以往,跑者需在报名时提前支付费用,若未中签则需等待退款,不仅增加了跑者的资金占用成本,也可能因退款延迟引发不满。
今年的新机制下,参赛者只需在报名平台填写个人信息完成报名,待抽签结果公布后,中签者再进行缴费,未中签者则无需任何操作。这样一来,跑者无需提前支付费用,避免因未中签而等待退款。尤其对于同时报名多场赛事的跑者,可灵活选择中签后缴费,减少资金压力。
“跑者在中签后才需缴费,会更谨慎地评估自身参赛意愿和能力,减少盲目报名现象,提高参赛名额的利用率,确保真正有参赛需求的跑者获得机会。同时,报名时只需提交信息,无需立即支付费用,流程更便捷。对于赛事组织方,也减少了未中签者的退款环节,降低管理成本,使赛事筹备更高效。”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为增强赛事的互动性与团队凝聚力,本届马拉松还特别增设了跑团精英排行榜活动,邀请各路跑团组团出征,在运河赛道上演绎“并肩奔跑”的热血篇章。无论是深耕跑圈的老牌劲旅,还是初露锋芒的新锐跑团,均可号召中签成员参与角逐。
除此之外,为实现赛事与城市融合、赛事与市民融合的办赛目标,赛事组委会将举办马拉松嘉年华等系列活动。今年的嘉年华将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举办,从11月7日一直持续到比赛日11月9日。除了传统的选手领物、赞助商展示等环节外,跑友们还可以通过大运河文化民俗体验、地域特色美食品尝、文体游戏互动等活动充分感受马拉松运动魅力,领略千年古运河的文化根基。
完赛奖牌可组装“燃灯塔”
对于跑者而言,完赛奖牌是跨越21.0975公里的荣誉见证,更是一段热血奔跑记忆的珍贵载体。本届赛事的完赛奖牌,以通州“千年地标”燃灯塔为核心设计灵感,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创意巧妙碰撞,成为本届赛事的“出圈”亮点。
燃灯塔,承载着千年运河文化的记忆,更是无数通州人心中的精神地标。奖牌设计团队深度挖掘燃灯塔的文化内涵,不仅将塔身的经典轮廓精准还原,更融入了中国古典纹饰的美好寓意,将通州千年古城厚重的历史气息完美呈现出来。奖牌正面刻有“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字样,展现了通州区通过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已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此外,不同于传统奖牌的固定形态,本届完赛奖牌具备拆解与组装功能,可灵活转换为挂件和摆件。奖牌的单个金属配件内置强磁铁,当跑者将奖牌平放时,可将塔身金属配件取出,通过磁吸衔接,拼接成一座高约10厘米的完整“燃灯塔”模型,且能稳稳屹立在奖牌底座中心。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奖牌的收藏价值,也能让跑者将“通州地标”带回家,成为赛事记忆的永久载体。
除了奖牌,本届赛事的参赛服也极具设计感。服装以红色为主色调,象征奔跑的激情、生命的活力与赛事的热烈氛围,整体色彩视觉冲击力极强,凸显了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的激情与活力。材质方面,采用高品质速干面料,质感柔软穿着舒适,快速排汗保持身体干爽,助力跑者在赛道上跑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马拉松品牌逐年升级
今年,通州半马引发了不少跑友的热切关注,这源于一个好消息。10月29日,2025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顺利通过认证,获得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称号。这一认证不仅是对赛事组织能力的最高认可,更是对广大跑者信任与支持的最好回馈,标志着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正式跻身国内顶级半程马拉松赛事行列。
据了解,A1类马拉松赛事是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最高等级赛事,需严格遵循《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管理办法》及世界田联竞赛规则。在竞赛组织方面,赛道丈量、计时系统、裁判团队、兴奋剂检查等核心环节需达到国际标准,确保成绩可申报全国/亚洲/世界纪录。成绩认证方面,选手完赛成绩计入中国田协路跑成绩排名,可申报中国路跑大众选手等级。在赛事资质方面,获得A1类认证的赛事,满足相关条件后可申办全国锦标赛、冠军赛等高级别赛事,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影响力。
从2017年的首届赛事,到如今斩获A1类认证,多年来,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与城市副中心共同成长。许多忠实“粉丝”跑友表示:“年年来副中心跑马拉松,年年都能看到新变化。去年路过的空地,今年变成了口袋公园;曾经的临时便道,如今成了景观步道。今年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启用,成为新终点,也为赛事注入了青春活力。”在跑友们眼中,副中心就像雨后新竹不断拔节生长、全新蜕变。
从“半马”到“全马”,从一年一场马拉松到两场马拉松,无论是赛事质量还是数量,副中心马拉松赛事品牌正逐步实现质的飞跃,逐渐成长为北京重要的体育赛事及国内知名马拉松赛事,成为展示通州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窗口。
除了马拉松赛事,近年来,通州不断培育多层次体育赛事品牌,以“运河+体育”“通通来运动”为主题,先后举办了副中心马拉松、北京市端午节龙舟大赛、副中心运河骑游季、副中心夜跑等一系列赛事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选择,也为副中心引流量、聚人气、促消费。
未来,随着赛事品牌的持续深耕,马拉松也将持续发挥体育赛事牵引作用,带动体育+文旅商融合发展,实现从“赛事出彩”到“城市出圈”,进一步激发运河活力和城市消费活力,使时尚潮流之城、体育乐活之城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