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些皇帝一直致力于当个有为帝王,时刻想着如何打败夏金辽,北伐恢复失土,而忽略了经济发展,那赵宋王朝可能早就灭亡,根本撑不到蒙元崛起,连“上帝之鞭”挥舞于欧亚大陆的那一刻都没有等到。
冰川思想库的周贤君同事,有着一张厚实的脸,和他的祖先宋太宗赵光义的画像有些相似。他大概没有想到,在赵宋王朝灭亡七百多年后,2024年,他的两位同事陈季冰和张明扬先后出版了与赵宋相关的畅销书——陈季冰的《逝去的盛景》和张明扬的《崖山》,重新讲述赵宋的辉煌与衰败。这个巧合令人玩味,一个宋代皇族后裔,两位严谨的作家,以及一群热心读者,携手构建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反映出社会心态的一种微妙变化。
在遇到精神困境时,西方人翻阅《圣经》,中国人则回看历史。历史对中国人而言,几乎等同于宗教。正如《逝去的盛景》所指出的,历史的“循环”字眼,恰好能概括中国历史与现实的许多喜悦与悲凉。通过这本书,我们更能确认,宋朝的繁荣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直到改革开放前,繁荣的局面才得以恢复。若要延续这一传统,今天无疑是宋朝。
然而,在历史教科书和许多历史学家笔下,宋朝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窝囊屈辱。与这一官方的主流叙述相对的是《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里,那些生动描绘城市繁华的个人记忆。官方与民间的叙述各有偏颇,但两者都是对的。
基于中国的历史研究,很多时候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理解现实,因此解读历史时有时会带有一定主观倾向。无疑,陈季冰的《逝去的盛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传统历史观的偏差,并运用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带着现实情感去分析这一段历史。
陈季冰先生研究了几百本有关宋朝的文献,凭借扎实的分析技巧,他清晰地描绘出宋朝由盛转衰的逻辑线索。
宋朝的内外环境
与汉唐、元明清等大一统王朝不同,赵宋王朝从建立之初,就不断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汉武帝花费大量资源解决匈奴问题,唐朝也能有效管理游牧民族,甚至在衰败前处理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而蒙古与满清的游牧政权,也有独特的管理策略。只有宋朝,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始终处于无力应对的状态。
为什么夏金辽蒙等游牧政权总是紧贴宋朝?陈季冰先生在《逝去的盛景》中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解释——气候变化。气象学家竺可桢发现,中国历史上温暖期常常伴随着经济繁荣与天下统一,而寒冷期则带来外族入侵与民众暴动。北宋中期开始,中国再次进入了严寒期,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恶化,迫使他们南迁,与宋朝接壤。
此外,宋朝的军事力量与北方游牧民族相比,差距较大。赵宋朝政权的版图虽然位于优越的位置,但从地理面积来看,其与游牧民族的差距并不小。赵宋曾尝试通过军事手段解决“边患”,但失败多,最终只能选择缴纳岁贡等方式来换取和平。这也是后人诟病“积贫积弱,窝囊屈辱”的原因之一。
赵宋的军事力量为何不堪?原因就在于,赵宋从“黄袍加身”以来,深知武力集团带来的潜在威胁,曾尝试以财力收买武装力量,通过“杯酒释兵权”来避免军队对朝廷构成威胁。此外,为了控制军事集团,宋朝还建立了低效率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制度,把原本的府兵制改为募兵制。
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威胁,赵宋王朝不得不保持庞大的常备军,这支军队通常在100万至140万之间,最高曾超过200万。按照宋朝的总人口推算,军队占人口的比例相当高,堪比现代中国的庞大军队。
赵宋为何要与士大夫“共天下”?赵宋政权的“和平演变”使其与之前的政权没有仇怨,为了感谢士大夫的支持,赵宋对士人十分宽厚,致力于满足他们的经济、职位与名誉需求。此外,赵宋还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并留住人才,以防止他们流向“敌对势力”。
赵宋王朝的财政困境
边患的压力迫使赵宋王朝投入大量资金维持庞大的“国防军”。军队支出占财政的六分之五,然而这支军队却并不具备强大的战斗力。这一矛盾深刻反映了赵宋政权的根本利益:虽然花费巨大,但这样做至少能保持相对的安稳。
除了军费,赵宋还需要花大量资金来维持士大夫阶层的生活。这两项开支足以让朝廷的财政入不敷出。虽然赵宋也尝试过像王安石变法等各种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但在当时的农业社会,税收无法支撑庞大的财政需求。
赵宋如何“搞钱”?
赵宋王朝虽然经济繁荣,但其背后一直伴随着“钱从哪里来”的现实困境。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逝去的盛景》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一些典型情况。宋朝不仅有东京与临安的繁华,而且各地新市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宋朝的城市化率达到20?5%,而这一现象在宋朝之后再也未曾出现。
宋朝的财政收入中,农业收入占比从50%降至不到10%,而工商业的繁荣成为支撑赵宋王朝的主要力量。虽然赵宋政府对工商业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态度,这反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赵宋王朝
长期的边患和内政压力让赵宋王朝不得不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尤其是在没有强大武力的情况下,工商业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宋代对工商业的扶持,使得其经济在短短几百年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尽管如此,赵宋王朝的皇帝们普遍历史评价较低,除了少数几位,他们大多被认为昏庸无能。若这些皇帝将精力集中在军事上,忽视了经济发展,赵宋王朝可能早就灭亡,根本撑不到蒙古崛起。历史无法假设,但经验教训却可以从中汲取。
历史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其深远的后果,正如明清的统治者在试图恢复小农社会时,错误地忽视了赵宋的经验教训,最终未能避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