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霍默来到了中国。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他与前首相康有为联系上了。康有为是改革派人物,正在努力恢复光绪皇帝的权力。康给了霍默中将军衔,让他指挥一支小规模的志愿军。然而,康有为的势力很快崩塌,霍默的部队也未能成气候。
1904年,霍默再次回到中国,担任第二军师指挥,但他的行动再次失败,清政府依旧没有倒台。最终,霍默只能再次回到美国的加州,这一次他决定在那里定居。回到美国后,他组建了一个名为中国帝国改革军的组织,用美国士兵作为教官,训练成员,计划渗透清军。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获得了胜利,这让霍默产生了警觉。他认为日本对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构成了巨大威胁。于是他花了七个月的时间,沿着美国西海岸勘察港口、山口和登陆点,收集数据,记录日本船只的活动情况。
1911年,中国爆发了革命,霍默从法国马赛坐船前往上海,并在船上写下了一本书。随着革命成功,霍默被任命为上将兼参谋长。然而,不久后,他因中风健康崩溃,只能坐日本的轮船返回美国加州。
霍默最出名的作品是《无知的价值》,副标题是“不可避免的日美战争”。这本书直指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认为日本对美国西海岸和太平洋利益构成了直接威胁。他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过于忽视这一点,军队也没有做好准备。如果日本全面动员,很多国家都会觉得防不胜防。
在书中,他分析了日俄战争的教训,并结合自己在西海岸的实地考察,指出日本可能会发动突袭。首先,日本会通过舰载空军攻击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将遭遇打击。接着,日本将在24小时内轰炸菲律宾的美军基地,步兵在吕宋岛北部登陆,通过山脉推进,占领马尼拉。
霍默还计算了日本能够调动的运输船数量,认为这些船只能运送大量经验丰富的士兵,而美国的陆军兵力分散在各地,海军实力较弱,无法做出迅速反应。日本虽然国土较小,但其工业能力强大,军队训练有素,民族统一性强,一旦备战,打击力将非常强劲。
他批评美国那些主张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的观点,认为美国的军队规模过小,装备也过于陈旧。霍默希望能唤醒美国民众,但主流军事圈认为他所言过于荒唐。尽管这本书在美国的销量一般,只有1.8万本,但它在日本卖出了8.4万本,并成为了军校必读的教材,许多日本军官将其用来学习战术。
尽管这本书在美国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它在日本军官中得到了认真的学习,且在随后的战略中得到了应用。霍默的预言基于他对地形的实地测量与对登陆难度的评估。他预测,日本如果动员起来,可以派出数百万兵力,且训练营纪律严明。
回顾霍默的警告,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日本在二战前确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扩张,工业也为军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让周边国家陷入了困境。战后,尽管日本宪法限制了军力,但近年来日本的防卫政策有所调整,防卫预算大幅增加,反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例如,战斧导弹和远程导弹等新型武器的研发,显示出日本在打击敌方导弹基地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