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北方后金频繁南下入侵,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对明朝造成致命一击,宦官如魏忠贤干政,朝廷内部党派争斗,互相倾轧,甚至天灾如旱灾、蝗灾、瘟疫等。但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明朝财政状况的严重困境,以及权力集中在一部分王爷手中,导致国家财政长期负担过重。
在明朝当王爷是历史上最舒适的工作之一,许多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梦想着穿越到明朝当个王爷,享受荣华富贵。朱元璋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整个宗室成员多达58人。到了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皇族后代已经达到2980人;到1565年(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这一数字增至28840人;1595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则有了15.7万人的庞大皇族后代;而到了明朝灭亡的1644年,皇族后代已经接近100万人,包括男女。
朱元璋时期,藩王掌握了军队的控制权,但在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地方的皇族开始逐渐失去兵权。为了防止亲王串通造反,朝廷曾实施“二王不见面”的政策,限制亲王们互相接触。然而,这些皇族所掌控的财富却在短时间内急速增长。
大明的宗室制度规定,除了太子外,皇帝的儿子们都会被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继承亲王的爵位,其他则封为郡王。郡王的儿子则继承郡王爵位,其他的会封为镇国将军,之后依次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皇族的女子也有特定的封号,皇帝的长女封为长公主,其它女儿则为公主,且她们的丈夫会被封为驸马都尉。亲王的女儿封为郡主,其他依此类推。皇族每年可以获得不同的俸禄,亲王每年得到的米粮为1万石,而郡王为2000石,最低的奉国中尉和乡君也能获得200石米。
相比之下,朱元璋给予官员的俸禄较低,有人认为是历史上最少的官员工资。例如,三公级别的正一品官员年俸为1044石,仅为亲王的不到1/9。正七品的知县年俸90石,连皇族最低级别的奉国中尉和乡君的一半都不到。
大明的皇族从10岁起就开始领俸禄,结婚时会获得朝廷发放的房屋、婚礼费用等,死后也有丰厚的丧葬费。这些待遇在其他朝代中几乎没有可比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族人数激增,土地和财富也集中在皇族手中。例如,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拥有大量庄田,福王、桂王、瑞王的庄田也非常广阔。吉王的庄田面积更是惊人,甚至在长沙及周围地区占有大量土地。到明朝末期,皇族的土地几乎占据了河南全省的一半。
皇族的俸禄主要来自各地的财政收入,但随着皇族人数的急剧增加,地方财政的支出迅速膨胀。山西、河南等地的王府俸禄远远超出当地的财政收入,造成财政负担极大。例如,山西年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王爷们的俸禄已达312万石,河南也面临类似的财政危机。
不仅如此,皇族还利用他们的身份与商人勾结,垄断各类资源,掌控盐业、矿产、河流和山林等行业,几乎涉足了所有有利可图的领域。尽管朝廷规定皇族不得干预地方政务,但许多皇族依仗自己的身份,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对地方官员进行威胁和凌辱。代王府的辅国将军曾因不满县官处罚其仆人,当众殴打知县。晋王府的河东王等人也常常擅自进入府县,对地方官员施暴。
皇族的奢侈生活和暴行不断激怒百姓,许多人敢怒不敢言。徽王朱载伦在河南禹州经常强行挟持路过的美女,不从者被投喂老虎,而山民朱企礼则在武冈州强夺民女。甚至有皇族参与盗匪活动,1526年庆成府的辅国将军曾藏匿盗匪,1568年方山王府的镇国中尉与盗匪勾结,抢劫商货。
随着皇族人数的增加,财富也随之膨胀。例如,郡王庆成王拥有超过100个儿子,甚至可能生育了三百个孩子。随着皇族的逐渐膨胀,社会资源和财富过度集中,最终导致社会的崩溃。
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等义军掀起了大规模的起义,他们攻占了许多地方,肆意屠杀皇族成员。特别是在山西,李自成一行杀掉了大量的朱姓皇族,仅在山西一地就屠杀了万余人。张献忠在四川也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最终明朝的皇族在这场动乱中几乎被消灭殆尽。
明朝的灭亡,既有外部的侵略压力,也有内部的腐化与不公,而皇族对资源的过度占有无疑是导致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明朝不同,西汉在历史上采取了削弱藩王势力的措施,削减了部分藩国的权力,保持了较好的平衡,这也是西汉能够持续稳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