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麦克阿瑟坐着飞机降落在日本的机场,他以为自己是带着美国的“自由之光”来到日本,然而他接下来的所见却让他心情复杂,百感交集。
麦克阿瑟这次来,是要验收“美国式的日本”。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并不欢迎这种过于光辉的形象,反而更多的是感受到即将面临的恐惧——恐惧来自于对未来命运的无助感。他们不希望被当成一个失败的、被俘的民族,而天皇却厚着脸皮上前,他迫切希望麦克阿瑟能认可他的皇位,承认他在日本的领导地位。
出于制衡远东的战略考虑,美国需要一个“不太弱”的日本。美国的目标并非让日本彻底灭亡,而只是想削弱日本的军事力量,确保其无法再次威胁到地区稳定。因此,美国所做的只是切断日本的翅膀,让它无法飞翔,但却不想让日本死去。
总有一些国家希望日本灭亡,这并不是因为仇恨,而是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私欲中最可笑的部分就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复仇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仇恨是一种很难长久保持的情感,保持仇恨需要极大的毅力,而国家也一样。战争结束后,很多与日本有着血海深仇的国家,最终选择了原谅或者迎合,有些甚至选择了遗忘。只有选择遗忘的,往往才能活得比较轻松。
比如,日本选择了以谄媚的方式生存。向来以“武士道精神”自豪的日本,在这种情况下出乎意料地没有反抗,反而感激美国对它的帮助。美国并没有把日本的领土瓜分,反而帮助它重建经济。虽然日本的军事能力大大被削弱,已经不再是一个军事大国,但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却逐渐得到了发展。
天皇对美国的各种谄媚,甚至多次称麦克阿瑟为“友好的将军”。然而,美国大兵刚到日本时,受到刺激,情绪失控,对日本人实施暴力。他们用拳头和脚踢打日本人,甚至醉酒后殴打和侮辱日本妇女。日本人对此轻描淡写地回应:“这些士兵是因为想家,心情不好,应该理解。”显然,尽管日本人自己曾经遭受过侵略,但他们总能理解强者的行为,这让人不得不感叹其无耻。
然而,虽然日本的这种态度让人无法理解,但在另一个国家的历史中,也有类似的无耻行为。这就是中国的邻国——韩国。韩国曾在甲午战争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36年。这个国家曾经历过巨大的苦难,但在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刻,许多韩国士兵反而比日本人更为悲伤,甚至有一些为日本人殉葬。
韩国在甲午战争后被日本殖民,长达四十年的奴役让韩国被日本完全洗脑,几乎所有韩国人都改了日本名字,说日语,甚至自豪地成为日本天皇的士兵。根据统计,在侵华的250万日军中,有160万是朝鲜籍士兵,在伪“满洲国”军中,还有38万是朝鲜士兵。
韩国为日本的侵华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京城在守城士兵打瞌睡的情况下被攻破,带头冲入城内进行暴行的正是朝鲜士兵。如果没有他们的带头,日本可能不会如此丧心病狂。
很多韩国人总喜欢为自己的祖先邀功,宣扬朝鲜族士兵在抗战中的作用。其实,他们的最大贡献就是成为了日本的“刀锋”,刺向曾经的宗主国——中国。
日本投降后,十多万朝鲜士兵悲痛欲绝,纷纷自杀,场面让人心碎。麦克阿瑟对此无奈,在他的日记中,他写道:“这真是一幕毛骨悚然的景象,我看到的这个国度,和日本一样,到处是哀嚎与自杀,仿佛是世界末日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