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初冬,华北野战军正在张家口、宣化、花园口一带与敌傅作义王牌35军激烈作战。突然,华北大平原的北部,一支戴着狗皮帽子、穿着草绿色军装的部队从三河和蓟县出发,经过密云和怀柔,迅速向延庆和怀来进发。
这支部队是东北野战军的第四纵队。
敌35军在从张家口返回北平的途中,被聂荣臻指挥的华北大军阻挡。傅作义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刻派出了104军和16军,分别从怀来和南口出发前去接应和援救。第四纵队作为最早秘密穿越山关的东北野战军主力,接到命令后迅速穿插到平绥线,打击正在康庄与35军接应的16军,防止其与104军会合,并确保35军不能与敌援军汇合。
此时,聂荣臻的华北兵团在两面作战,情况异常艰难。第四纵队经过四天四夜的急行军,终于出现在北平西北部的怀来、康庄、八达岭一带,立即成为华北兵团最强有力的增援力量。
4纵司令员吴克华下达命令:11师切断康庄与怀来之间的联系,12师切断康庄与八达岭之间的联系,主力10师则包围康庄的敌军,迅速查清城内的敌情,做好攻击准备,并随时准备追歼溃逃的敌人。
天亮后,11师向吴克华报告:“敌16军的先头团已经经过康庄,进入怀来了。”吴克华的心头一紧:“敌人动作挺快。”一会儿,10师也打来了电话:“我们已经包围了康庄,16军大部分还在康庄一带。”吴克华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好险啊,如果我们稍慢,或者敌人再快一点,和35军汇合了,这仗就难打了。”
吴克华是老红军出身,从排长、连长到团长、旅长、军区副司令员,步步升迁。他的老上级罗荣桓曾评价他说:“吴克华沉稳、干练,机灵善变,脑子转得快,他认准了能打的仗——准能赢。”
这次,他能赢吗?
就在此时,进入康庄的敌16军军长袁朴收到了傅作义的电报:
“东北共军守塔山的四纵业已入关,在北平以北,这是一支打恶仗的部队,请特别注意。”
袁朴听到是“打恶仗”的东北部队,立刻决定撤退,赶紧回到北平城。但是,第四纵队的10师已经占领了康庄。袁朴决定趁夜悄悄逃走。
没想到,第四纵队10师29团的政委刘玲在夜间巡查时抓住了一个俘虏,从他口中得知康庄已成空城。刘玲大吃一惊,马上大喊:“敌人跑了,敌人跑了,快追!”战士们立即拿起武器开始追击。追着追着,他们就追上了敌人。
战士们发现前方有一群黑影,马上开枪。枪声响起,敌人顿时乱作一团。战士们大喊“缴枪不杀”,像赶羊一样开始抓俘虏。结果,16军在混乱中被彻底歼灭。
16军被歼灭后,怀来城里的敌104军收到消息,立刻开始集合。吴克华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了敌军的动向,他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个104军到底在做什么?16军已经被击溃,他们的后方受到了威胁。集合部队是在绝望中进行的最后挣扎,是准备向西推进与35军会合,还是想趁机撤退南逃?”
吴克华皱起眉头,踱步思索,突然一拳砸在桌子上:“想逃?没门!”
“康庄已经被我军占领,104军再想通过八达岭回北平已经不可能了,敌人还能走哪条路?”政委莫文骅问道。
吴克华走到地图前,仔细看了一会儿,用手指着说:“从怀来到八家子、横关岭通往北平,就是这条路。”
“我们的任务是切断平绥线,阻止敌军西援。现在104军要撤退,但来不及请求上级命令,我们该怎么办?”莫文骅问。
吴克华果断回应:“敌变我变,打一场没有命令的仗!”
“对,”莫文骅说,“只要有利于全局,就算没有命令也要打。”
于是,吴克华下令,11师和12师立即发起进攻。结果,104军被四纵的兵力一举击溃,和16军一样,迅速崩溃。战士们抓住敌人像抓羊一样将其全部歼灭。
就这样,吴克华带领第四纵队在三天内连续打赢了两场大战,歼灭了两个敌军,约两万余人。这场胜利为东北大军进入华北战场后的首场大捷奠定了基础。
吴克华凭借一个纵队歼灭敌两军,保证了华北主力全歼敌王牌35军。这一战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中得到了记载,并成为中共党史出版社年度畅销书,曾登上中国军事畅销书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