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里的恩恩怨怨,真不是史书上那几行字能说清的。就说董鄂妃吧,好多人只知道顺治为她要出家,却不知道她活着时,在孝庄跟前受了多少委屈。
其实董鄂妃刚入宫那阵,日子还算安稳。顺治把她从襄亲王府接进来,才一个多月就封了皇贵妃,这速度在清朝后宫里简直少见。听说册封那天还昭告天下,大赦了一批犯人,这待遇本该是皇后才有的。顺治待她是真上心,连批奏折都要拉着她一起,她劝他量刑要慎重,顺治还真就听进去了。
可孝庄不待见她,这事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为啥呢?孝庄是蒙古人,她想让蒙古姑娘当皇后巩固势力。顺治前头两个皇后,全是她娘家侄女、侄孙女。可顺治偏不喜欢,第一个废了,第二个也差点废了,一门心思宠着满族出身的董鄂妃。你说孝庄能不气吗?
矛盾真正摆上台面,是董鄂妃生了四阿哥之后。刚生完孩子的女人,身子骨本来就虚,孝庄偏在这时候挪去了南苑,还传话说自己不舒服,要董鄂妃过去伺候。那南苑离皇宫几十里地,董鄂妃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来回跑,风里雨里的,能不落下病根吗?
更糟的是,没几个月四阿哥就没了,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这打击对董鄂妃来说太大了,直接一病不起,躺在承乾宫里下不了床。就在这时候,孝庄的口谕又传过来了,语气冷得像冰:“就算病了,皇太后跟前的规矩也能省了?”
这话传到顺治耳朵里,他当场就炸了。可对着自己亲妈,他又没法发作,只能跑到董鄂妃床边坐着,攥着她的手叹气。董鄂妃还反过来劝他,说不能惹太后生气,挣扎着要起身梳洗。你说这姑娘,都病成这样了还想着规矩,真是太苦了。
其实早年间,董鄂妃还伺候过另一位皇后。当年孝惠皇后出天花,顺治和孝庄都躲去南苑避痘,就是董鄂妃留在宫里端汤送药。那时候她没病没灾,伺候人也没人说啥。可轮到她自己倒下了,孝庄的态度就变了。
我总觉得,孝庄那句 “生病就不伺候我了吗”,根本不是真要她伺候。就是心里的火气没处撒,故意拿董鄂妃开刀。毕竟顺治对这个妃子的宠爱,已经超出了她能容忍的底线。汤若望在笔记里都写过,顺治为了董鄂妃,连襄亲王都打了,最后亲王愤懑而死,这事儿孝庄能不记恨吗?
董鄂妃就这么熬了三年,顺治十七年秋天还是走了,才 22 岁。顺治那模样,简直是半疯了,不顾规矩追封她为皇后,还自己写了四千字的祭文,里面全是回忆她的好。后来他非要出家,也是被这连串的打击逼的。
孝庄后来拦着顺治出家,把和尚都架上柴堆了,可我总觉得,她要是当初对董鄂妃能宽容半点,说不定就不会有后来的事。宫廷里的女人啊,哪怕得了皇帝的独宠,在太后跟前也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
董鄂妃和董小宛不是一个人,这事儿得说清楚。之前老有人瞎传,其实董小宛死的时候,董鄂妃都已经十三岁了,年龄对不上。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打小就在京里长大,只是命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