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越秀区培正路一栋始建于1930年的华侨老宅,在多方协同努力下,终于完成权属登记。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经办此事的工作人员收到了一封由房屋代理人送上的感谢信,信中一再表达了屋主对该老洋房的眷念:
“感谢您及您的团队多年来仔细尽责、不厌其烦、实事求是、尽心尽力、忘我工作,让这段历史画上句号,令我们海外华侨毕生难忘,铭记在心!这细小破烂的一间房屋,是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准备(将它)用作抗战历史教育,让人们永远牢记这段国殇耻辱,让我们国家永远强大!”
20世纪30年代,旅美华侨黄先生归国后,于广州东山购置地块建房。然而,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工程被迫停滞,直至1946年才在原地块建成房屋。历经战乱、辗转管理,房屋几经转手使用,后因产权资料遗失、历史档案模糊等问题,始终未能办理合法产权证明。而后,更因上世纪中期他人借住后拒不退出,引发长期权属纠纷。黄氏后人虽持有《断卖契纸》《测量图》等原始材料复印件,但因年代久远、权属复杂,办证之路举步维艰。
2018年,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了解到黄氏后人的诉求后高度重视,组织业务骨干启动调查核实。通过档案核查,该房屋的原始权利人为上述旅美华侨黄先生,1948年以其名义办理了土地所有权登记,无房屋产权登记记录。中心联合市住建局、东山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召开现场会议并勘察,对房屋地址进行套图处理,针对该房屋的权属来源、房屋用途、土地性质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并补充相关材料后,该房屋终于符合产权登记的条件。
黄氏后人在国外闻此消息激动不已,无奈好事多磨,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直至几年后才回国申请办理产权登记,最终于2025年拿到不动产权证。
历经7年的产权办理之路,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本迟来的产权证书,承载着海外华侨的乡愁,不仅彰显了不动产登记部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决心,更探索出解决历史建筑确权登记的创新路径。未来,广州市不动产登记部门将继续解决企业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为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