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后晋的皇帝把国家卖给了别人,导致幽云16州从中原割让给了辽国。中原丢失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大块土地,幽云16州的失去,使得宋朝再也没有可以用作防守的险地了。
失去了可以防守的关隘,宋朝只能增加军队的数量,让大量的步兵直接在平原上面对敌人的骑兵,这显然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这样的策略不仅让宋朝的安全暴露在辽国的威胁之下,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因此,每一位宋朝的皇帝都希望能够重新夺回幽云16州。宋太祖曾设立封桩库,打算通过这个库房来筹钱购回幽云16州,或者将其作为军费,资助军队收复幽云,但始终未能成功。宋太宗也曾两度发动战争,企图攻打幽云,然而每次都以惨败告终,甚至在一次战斗中,宋太宗也因重伤而死。
之后,澶渊之盟签订时,宋真宗的宰相提议重新夺回幽云,但宋真宗并没有采纳。他认为这件事应由后人来解决。后来,宋神宗许下诺言,若有人能收回幽州,他将封他为王。即便是后来昏庸的宋徽宗,也一直没忘记收复幽云,要不然北宋也不会灭亡得那么快。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宋朝努力了这么久,却始终没能收回幽云呢?这可能是因为在宋人的心中,还有一件事比收回幽云更加重要,那就是考中状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北宋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大家都知道,北宋当时推行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在他们眼里,考中状元比收回幽云更为重要。
唐朝的武将往往嚣张跋扈,这导致了藩镇割据的现象。后来,宋朝的统治者正是凭借自己的将军身份登上了皇位。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非常推崇重文轻武,尤其是防止武将权力过大。因此,宋朝的文官地位非常高。尽管唐朝时期科举制开始出现,但那时录取的人数并不多,很多官员还是依靠家族背景和祖上的影响力进入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