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咎是项羽麾下的一位大司马。在项羽带领军队攻打彭越时,他让曹咎守卫成皋。但最终,成皋没有被守住,反而被刘邦攻占了。这件事显示了曹咎的能力并不出众。那么,项羽为何要重用一个能力平庸的曹咎呢?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感恩。曹咎曾对项氏家族有过恩情。在秦朝末年,项羽的叔叔项梁因为触犯了秦朝的法律被捕。项梁向曹咎求助,曹咎代为向栎阳县令司马欣写信,请求司马欣帮助营救项梁,而司马欣也确实出手相助,成功救出了项梁。尽管曹咎并未直接参与营救项梁,但他在整个营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因如此,项羽对曹咎心存感激,想报答他的帮助,于是便选择了重用他。
第二个原因是信任。项羽之所以敢于重用曹咎,是因为他对曹咎有深厚的信任。项梁在危急时刻能够得到曹咎的援助,成功脱困,这证明了曹咎是一个值得依赖的人。毕竟,当时项氏家族还没有崭露头角,曹咎能够在家族困难时刻伸出援手,说明他对项氏家族充满忠诚。忠诚的人自然会获得项羽的信任。
然而,尽管曹咎获得了项羽的信任,但由于他能力有限,最终未能守住成皋,导致了失败。这件事也暴露了项羽用人的问题——项羽过于依赖忠心的人,而忽略了是否把他们放在了合适的位置。曹咎虽然忠诚,但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胜任大司马这个位置。最终,项羽的失败就是因为他没有正确地使用人才。
这一点告诉我们,“项羽用人不当”的教训,不仅仅是古代的历史教训,也同样适用于今天。作为领导者,不应该仅凭个人的忠诚来选人,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感情用事,盲目任用忠诚的人,反而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同样,这一原则对现代社会的领导者也非常重要。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智慧。不能仅凭感情选择团队成员,而要把他们安排在最适合的位置,否则只会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