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涌现;与此同时,西方古希腊也出现了众多思想家。东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辉煌,成为各自文明的基石。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历史巧合”,但国学大师李漫博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西方学者在“西方文化轴心论”影响下,以中国历史为参考,塑造了古希腊文明的辉煌,使其看起来与中国文明同时起源,从而获得文化上的平衡与认可。
理解李漫博观点,需要回到18世纪。那时,欧洲开始工业革命,而中国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同时,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学者们推崇中国文化,甚至认为中国是文明起源地。到了19世纪,欧洲对中国的态度急转直下,开始淡化甚至质疑中国文明的独立性。这背后原因之一是,西方自身的文明史不过4000年,如果中国拥有超过5000年的文明史,将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因此西方学者有意压缩中国文明的历史长度。
李漫博指出,中西方文明的时间进程高度巧合。例如,中国黄帝大约4700年前出现,而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也约始于4850年前;约4000年前,中国出现大禹治水、夏朝建立,西方的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王国也在同一时期崛起;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诸子百家活跃,古希腊同时出现群贤,两地文化在时间和发展轨迹上高度相似。
不仅如此,中西方思想也存在惊人的雷同。中国孔子、孟子、老子等提出的治国理念、伦理道德和哲学思考,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芝诺等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有诸多相似。例如,孔子的“过犹不及”与毕达哥拉斯的中庸思想相呼应;庄子的“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与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本质相同,只是表述方式不同。甚至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却未在其理论中注明来源。
虽然李漫博的观点未必完全揭示真相,但从历史和思想的对比来看,中西方文明存在太多巧合与高度相似之处,这些现象很难用偶然解释。科学和思想理论在不同文明之间可能高度一致,但如此多的文明雷同,确实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