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阀割据时期,东北地区的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力量最为强大。张作霖不仅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军事体系,他的军队装备也非常精良,尤其是在指挥官的个人装备方面,几乎都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本文将简要介绍一名奉军军官身上所配备的十大装备。
首先,所有从少尉职务起的军官都会配备一把手枪。最常见的是奉军大沽兵工厂生产的“镜面匣子”手枪。它实际上是德国毛瑟C96型1899年版本的仿制品,与常见的毛瑟C96略有不同,表面非常平滑,光泽感像镜面一样,因此被国内称为“镜面匣子”。这款手枪使用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弹匣容量为10发,通过顶部的桥夹装填。
在奉军的制造过程中,这种手枪与原版没有太大差别,性能和工艺几乎一样,唯一的不同可能是在握把的护片部分,由于使用的木材不同,握把的纹理也有所不同。此外,配有毛瑟手枪的军官,通常还会携带一个专用的枪盒,这种枪盒由木材制成,形状前细后粗,可以将手枪放入其中,尽管握把部分仍会露出。更特别的是,这种枪盒也能作为临时枪托来使用,让军官可以在操作手枪时进行精确射击。
为了携带弹药,奉军军官还会佩戴皮革弹药盒。这些弹药盒通常是用牛皮制成,具有防水功能,并通过按扣固定盖子,避免在剧烈运动中弹药掉落。每个盒子可以装入一个桥夹,内含10发子弹,军官通常会携带2到4个弹药盒。
关于军官的帽子,奉军军官主要有两种款式。一种是仿照日本明治四十五年式设计的北洋陆军元式军官大檐帽,颜色为灰蓝色,帽檐周围有红色装饰,帽墙上有金色装饰条,整体比日式大檐帽更华丽。另一种是奉军自己设计的大檐帽,仿照日俄战争时期的日式军帽,采用卡其色布料和低矮的帽檐,十分具有日式风格。
奉军军官的制服也分为两种:早期的灰蓝色军服和后期的卡其色军服。灰蓝色军服是从北洋陆军民国元年式延续下来的,衣服上有7枚黄铜扣子,并且设计上参考了日本明治四十五年式军服。20年代中期,奉军自行设计了卡其色军服,整体造型依旧模仿日式风格,但口袋的设计发生了变化,增加了黄铜扣子并改为明口袋。
此外,奉军军官冬季装备了呢绒大衣,这种大衣借鉴了日式设计,采用双排扣,具有黄铜扣子。大衣分为卡其色和蓝灰色两种,后期的卡其色款式在奉直大战后期开始装备。
奉军军官的标准装备还包括长筒皮靴。这种皮靴仿制自日本军官的靴子,厚牛皮材质,耐磨且防水。基本上,排长以上职务的军官都会配备。
在军官的装备中,望远镜也是一项必备物品。奉军的望远镜大多数是进口的,常见的是德制蔡司系列,或少量的日本仿制品。无论哪种型号,望远镜的质量都是上乘的,帮助军官在战场上进行远距离观察。
军官的腰带也是专门定制的。除了用来固定衣物,腰带的两侧还可以挂上弹药皮盒,背部有铁钩,能够增强腰带的稳固性。排长以上的军官都会配备这样的腰带。
最后,军官的军衔肩章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奉军继承了北洋陆军的军衔设计。比如上尉军衔章由三颗五角星和一条金杠组成,显得庄重且有威严。
以上就是一名奉军军官身上的十大装备,它们展现了奉系军阀在装备方面的精良和独特风格。这些装备不仅体现了奉军的实力,也反映出当时军阀割据时期的复杂局势和军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