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将中美博弈比作“围棋与扑克”的对决,他们认为,特朗普的风格更像扑克,而中国则像围棋。特朗普喜欢通过虚张声势、施压和短期博弈来实现快速胜利,每一局都依赖即时判断和大胆出击;而中国则更注重长期布局,慢慢积累优势,最终通过包围对方来获胜。
如果从2025年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的中美博弈来看,这种不对称的差异尤为明显。中国凭借长期战略的耐力和清晰的规划,常常能够化解特朗普的快速攻势,甚至能够扭转局面。
在多个领域,尤其是贸易、经济、科技和地缘政治方面,特朗普采取的扑克式谈判虽然很激烈,但往往无法撼动中国围棋式的深层次布局,这也使得特朗普最终胜算渺茫。
在贸易领域,特朗普继续延续第一任期的强硬态度,像一个扑克玩家一样,依靠加征高关税来对中国施加压力,试图迫使中国快速做出让步。然而,中国采用围棋般的长期战略,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和加强国内市场的转型,逐步削弱了美国的优势,最终让特朗普的攻势未能成功。
举个例子,在2025年10月10日,特朗普宣布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征收100%的额外关税,目的是回应中美贸易赤字问题。这种举措就像扑克中的虚张声势,他希望通过短期的压力迫使中国做出快速反应。然而,中国并没有立刻屈服,而是选择通过长期布局来应对。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中国就开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并且逐步将出口市场转向东南亚和欧洲,同时加大国内消费的转型力度。
在科技领域,这是中美博弈的核心,特朗普通过出口管制施加压力,试图迅速遏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这种方式更像扑克中的“封锁牌”,希望通过短时间的施压来取得优势。然而,中国则采用了围棋的方式,注重长期研发和技术生态的建设,逐渐实现自给自足。
例如,在2025年7月3日,美国在中国稀土禁令的压力下,解除了一部分对中国关键芯片设计软件和技术的出口禁令。这被看作是特朗普在扑克式谈判中的一次让步,目的是为了换取短期的贸易缓解。
在地缘政治上,特朗普的做法更像是扑克玩家,他通过与各国的峰会和访问来进行快速“下注”,试图寻找突破口。而中国则用围棋的方式,耐心地构建全球联盟和战略网络,通过长期的外交积累地缘优势。
例如,特朗普最近表示,可能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期间与中方进行会晤,意图通过面对面的谈判,解决贸易和台湾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扑克式短期博弈,他依靠个人魅力和即时威胁,期望在几小时内达成协议。但是,中国并没有急于回应,而是通过更长远的外交布局应对。例如,中国加强了与欧洲、非洲和东南亚的伙伴关系,并推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到2025年,中国已经在亚太地区逐步形成了经济包围圈。
总体来看,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的中美博弈,充分展示了“围棋与扑克”的比喻。中国凭借其长期战略、耐力和多点布局,成功应对了特朗普的即时施压和虚张声势。上述种种例子都表明,尽管特朗普的扑克式策略能够制造短期波动,但在中国围棋般的耐心和包围下,特朗普的胜算确实显得十分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