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1926年便投身革命事业。随后,他应组织安排,前往冯玉祥的西北军从事兵运工作。从此,高岗扎根西北,与谢子长、刘志丹等一同创建了陕甘红军,建立了陕北根据地。
高岗之所以能迅速脱颖而出,受到红军总部的重用,除了具备出色的政工能力外,也有一些运气成分。因为陕北红军的两位创始人——谢子长因旧伤去世,刘志丹则在1936年英勇牺牲,陕北红军的核心领导层因此发生了变化。高岗凭此机遇得到提拔,逐步晋升,最终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高岗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西北局的领导职务,地位显赫。抗战结束后,他带领队伍进军东北,主导了东北根据地的后方建设,成为东北战场上的关键人物。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第四野战军在林总指挥下入关,支援平津战役,随之,高岗也成为了东北三省的最高军政领导人。
建国初期,高岗一人兼任多个重要职务,承担军政工作,成为与彭总、林总并肩的大军区司令员。建国初期的六大军区司令员,几乎全是野战军的司令员,属于打过大仗的将领。而高岗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主要负责的是后方建设工作,尽管如此,他仍以其能力赢得了与其他著名将领齐名的声誉。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被组织高度重视的时期,高岗却走上了错误的道路。1953年,他企图篡夺最高权力,然而计划败露后,他被隔离审查。1954年8月17日,高岗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岗事件发生后,东北军区司令员一职空缺。那么,谁来接替这个重要职务呢?1954年10月,指挥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在抗美援朝中取得重大胜利的邓华将军回国。邓华立即被任命为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一职,接管了东北三省的军务。
邓华将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赫赫战将,曾先后担任第七纵队司令员、第44军军长、以及第15兵团司令员等职务,经历了大量的战斗考验。解放战争结束后,邓华带领第13兵团北上戍边,保卫祖国。在1950年10月,他成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将领之一,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协助彭总指挥了五次战役,成功遏制了西方列强的攻势,将战线推回三八线。
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东北三省的熟悉,邓华在1954年回国后,被迅速提拔接替了高岗的位置,接管了东北三省的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