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大革命的失败使得许多革命者失去了希望,纷纷在全国各地发动武装起义。同年9月,毛主席来到群众基础较好的湘赣边区,与卢德铭带领的警卫团共同发起了秋收起义。敌人迅速集结优势兵力进行围攻,起义部队伤亡惨重,卢德铭总指挥也英勇牺牲。危急时刻,毛主席果断决策,带领部队通过三湾改编后,成功转移到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开始了新的起点。
在这次起义中,卢德铭担任总指挥,他是一位勇敢善战的年轻将领,然而他为了保护部队撤退,不幸英勇牺牲,年仅22岁。那么,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是谁呢?这位副总指挥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他没有在战斗中牺牲,并且活到了建国后,他就是韩浚。
韩浚,1893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家境困窘,但韩浚不甘贫穷,刻苦学习,最终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与徐帅、陈赓等名将是同学。正是在黄埔军校,韩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曾派他去苏联红军大学深造。
回国后,韩浚成为了红二方面军警卫团的参谋长,并接到命令与南昌起义的部队会合。可当警卫团抵达江西时,才得知起义部队已南下广东。无奈之下,韩浚与警卫团长卢德铭返回武汉,在得到指示后,他们带领部队前往湘赣边界,发起了秋收起义。在起义中,毛主席担任前委书记,卢德铭为总指挥,韩浚是副总指挥。与此同时,罗荣桓、谭政、谭震林、宋任穷、钟期光等将领也都在其中,许多人成为了日后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物。
按韩浚的资历,如果他一直坚持革命,建国后他至少也能担任大将军衔。然而,韩浚在战斗中被捕,却未能坚守信念,最终投降敌方,成为了国民党军官。蒋中正对这位黄埔一期的学生十分重视,很快提拔他为少将旅长。抗战爆发后,韩浚参与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和雪峰山战役等重要战役,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晋升迅速。到1945年,他已升任国民党中将军长,声名显赫。
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韩浚成为了国民党军中的主力,将目光对准了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他指挥的部队遭遇惨败,韩浚本人被解放军俘虏。经过20多年的国民党军生涯,韩浚的结局注定悲剧。
从投降国民党到1947年被俘,韩浚在国民党阵营待了20年,思想已变得固守反动。解放后,他被送到潍坊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改造,他又被转送到战犯管理所。1961年,经过14年的关押,韩浚因表现良好及曾为革命做出贡献,获得特赦。此后,年过六旬的他被安排工作,开始安度晚年。
韩浚最终定居在武汉,先后担任了湖北省文史专员、政协委员,还担任了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晚年的韩浚衣食无忧,健康长寿,他经常在闲暇时阅读和写作。1989年9月,韩浚在武汉去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