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天国时期,投降并不是简单的选择,它需要有足够的价值才能让清廷接受。特别是对于那些将领来说,带领自己的部队一起投降,远比单纯的一人投降更有价值。这样,清朝不仅能削弱太平天国的军力,还能让这些投降的将领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而相对的,若是敌方将领被俘,他的价值往往仅限于为警示他人的例子,通常会被杀头。
韦俊在投降时,控制的地区是安徽省池州。谈判时,他的条件是带领手下数万兵员一同投降,并将池州献给清军,作为交换,他承诺协助清军进攻芜湖、太平关、建德等地。这一行动对于清朝来说是巨大的战果,因此清廷对韦俊的投降非常重视。
曾国藩的很多部下对于裁军不感兴趣,导致裁军进展缓慢。最终,曾国藩不得不通过威逼手段来推动裁军,这其中包括利用一些重要将领的人头作为威慑。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湘军高级将领都是曾国藩的门生,早年就共同经历了战斗的磨砺,因此韦俊作为外来将领,不幸被借用为“牺牲品”。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多的可信度,它更像是小说家的臆测。
韦俊的投降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清政府也很快察觉到这一点,决定善待韦俊。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其他太平天国的将领树立一个投降的榜样,同时也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清政府并没有对韦俊下杀手,而是给予了他相对宽容的待遇。
韦俊的投降,不仅对太平天国的士气造成了巨大打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武汉的安全。作为太平天国湖北方面的总司令,他的投降起到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影响力巨大,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投降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