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偷中国文化的原因是什么?谁在背后支持他们?我们该如何防范
创始人
2025-10-27 05:32:03
0

前言

糖葫芦一夜之间变成“韩国蜜饯”,川菜大师“第一次在朝鲜见到辣椒”,连端午节也被偷成了“端午祭”,有人说这是文化的交流融合,但细看之下,你会发现,这不是你情我愿的文化互通,而是一次次打包、改名、申遗、输出的“挪用式创新”。

韩国为什么热衷于把中国文化说成自己的?这背后又是谁在撑腰?中国又该怎么守住自己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

糖葫芦、榫卯、端午节,文化怎么就“走丢”了?

这几年韩国“文化挪用”玩得越来越明目张胆,从吃的到穿的,从节日到技艺,几乎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落能逃过“韩流包装”的手法。

2023年美国湾区突然刮起“韩国蜜饯”热潮,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结果一看照片,熟悉得很,这不就是中国的糖葫芦吗?只不过换了个韩文标签,而在更早之前,韩国把中国北方几千年的腌菜文化改头换面,申遗成了“泡菜文化”,如今“泡菜国”的名号已深入全球。

再看非遗领域,韩国申遗的“大木匠与传统木构建筑艺术”,工艺流程几乎和中国2009年申遗的榫卯技术一模一样,而“韩山夏布织造”与中国早在2008年就列入非遗的“夏布织造技艺”也高度重合。

2025年5月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终于出手,向国际组织提交137项证据,请求对韩国5项非遗内容进行溯源调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随后要求韩国在45日内提交千年传承的文献记录。

就连影视圈也没能幸免,韩国电视剧《暴君的厨师》里,中国厨师居然要“去朝鲜学做饭”,还安排川菜大师在朝鲜“第一次见到辣椒”。

更离谱的是,当韩国电视台引进中国剧《藏海传》时,韩国网友竟反咬一口,说主角穿的是“韩服”,质疑中国“抄袭”,这逻辑要真能成立,那岂不是穿件长袍马褂都得先问问韩国?看似荒唐,实则精心操作,这一连串动作不是偶然,而是系统化的文化挪用。

为什么韩国要这么干?背后真相比你想的复杂

韩国为什么要不断“偷”中国的文化?表面上看是文化输出,实则是文化认同焦虑的外化。

在历史上韩国长期是中国的附属国,政治制度、文字、礼仪、宗教几乎都来自中国,从汉字输入朝鲜半岛,到科举制度照搬照抄,再到儒家文化成为社会主流,这种“源于中国”的文化根基,让韩国在心理上产生了某种不安全感,为了摆脱“附庸”的形象,他们选择在文化上“再造历史”,试图用“我们先有”的逻辑,重塑民族自信。

但不只是情绪问题,更有实打实的利益驱动,韩国深知文化影响力的“含金量”,据韩国文体部统计,2023年韩流文化出口额高达143亿美元,其中大量产品都“借壳中国文化上市”,比如韩屋风的咖啡馆、汉服改版的韩服秀、甚至是将中国节日包装成韩版节日的文旅产品。

更关键的是,韩国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规则的漏洞——申遗并不要求“原创”,只要能证明“本土化使用”和“文化变体”存在,就有可能被认可。

这就给了韩国一个“打擦边球”的机会,把本来源于中国的文化,通过在地包装、历史模糊、舆论炒作,变成自己的招牌,这不是文化传播,是文化“改装再销售”。

谁在给韩国撑腰?真相不止是韩国一家在“演”

韩国的文化挪用并不是民间自发的“误会”,而是一场有组织、有策略、有资金的长期行动。

最典型的就是VANK(韩国网络外交使节团),表面上是民间组织,实则接受政府资金扶持,专门在国际网络上“改写文化话语权”。2008年李明博政府为VANK拨款5000万韩元,2009年又由国家中央研究院继续注资,到了2024年韩国文体部更大手一挥,批准未来五年将投入51万亿韩元发展“文化产业”,这可不是小数目。文化不是副业,是国家战略。

媒体也配合得滴水不漏,韩国部分媒体在社交平台上不断制造“中国抢韩国文化”的言论,把自己打造成“文化受害者”,再反向输出“我们才是源头”,比如韩国媒体曾声称“针灸源于古代韩国”,比中国早600年,听起来荒唐,但对不了解历史的外国人来说,真假难辨。

更深层的支持来自西方国家,出于战略考量,美国等西方势力乐于扶持“文化上温顺、对外听话”的韩国作为东亚文化代表,把它当作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文化缓冲带”。

所以在国际舞台上,韩国文化得到的展示机会远远多于中国,比如英国大英博物馆就曾配合韩国外交机构发布“庆祝韩国新年”的推文,这不是巧合,这是配合。

当韩国“文化输出”的背后有政府拨款、有媒体话术、有西方推流,文化挪用就不再是偶发事件,而是精心策划的“文化战”。

中国该怎么办?不是喊口号,而是要出手

面对韩国的“文化搬运工”行为,中国不该只是发发微博、气愤两句,更要动真格的。

首先中国已经开始主动出击,2025年5月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137项证明文件,直指韩国五项非遗涉嫌文化挪用,中国学者还用3D建模技术还原宋代建筑,公开演示“榫卯技艺”19道工序,逐一对比韩国“大木匠”技艺,打脸打得有理有据。

其次靠科技筑防线,中国正推动区块链存证、人工智能识别、数字孪生建档,把传统文化用技术永久封存,谁想改写就得先过“技术关卡”,同时正在建设全球传统知识数据库,让文化遗产“有谱可查,有证可循”。

法律方面也要硬起来,2024年10月中国修订文物保护法,把文化传承写入法律,并计划2025年3月正式实施。民间也不再沉默,38家食品企业成立“饺子守护联盟”,一口气注册458项专利,谁也别想再乱改中国饮食文化的名字。

教育层面中国也在动手,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技艺进课堂,从小培养文化自信,热门节目如《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让年轻人觉得传统文化“酷”,不是“老古董”。

中国已经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总部落户北京,联合周边国家一起制定文化规则,共同反对文化挪用,你要申遗?那得先过联盟这道关。

韩国文化挪用的背后,不只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焦虑,更是一场利益驱动下的系统工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不能容忍“偷梁换柱”。

中国要做的,既要让世界知道什么是“源自中国”,更要让世界认同什么是“属于中国”。看清这场文化争夺战的本质,出手要快,动作要准,底气要硬,才能守住这片文化的家底。

参考资料:

李子柒做个泡菜,被几万韩国网友围攻:他们在急什么?

2021-01-14 澎湃新闻

面对韩国“偷文化”,除了谴责我们还能做什么?

红网 2023-04-04

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偷走”?追溯韩国极端民族主义之源

界面新闻 2021-02-06

相关内容

冰壶:中国男队5-6不敌日...
2025年泛大陆冰壶锦标赛昨夜今晨迎来了最后一轮的比拼,中国男子冰...
2025-10-27 01:10:39
原创 ...
1142年1月,南宋名将岳飞与其长子岳云以及部将张宪被害。自此之后...
2025-10-27 01:02:14
原创 ...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有一则流传千古的故事。一天夜晚,李世民召见...
2025-10-27 01:01:33
原创 ...
雍齿的命运:从背叛到封侯的奇迹 文/格瓦拉同志 汉高祖刘邦,起...
2025-10-27 01:01:32
原创 ...
美国联邦调查局最近在体育圈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一场针对NBA...
2025-10-27 00:54:21
原创 ...
周五的F1练习赛落幕,数据网站的分析掀开了各车队隐藏的实力版图。 ...
2025-10-27 00:53:08
阿里冈仁波齐景区发布闭园通...
阿里冈仁波齐景区闭园通知 因阿里冈仁波齐景区特殊地理位置及天气多变...
2025-10-27 00:42:49
原创 ...
在了解长征历史的人们中,都知道红军曾经历过一次极为艰难的战斗——“...
2025-10-27 00:32:08
原创 ...
刘渊,匈奴人,北方五胡中第一个称帝的枭雄。以其雄才大略、文武双全的...
2025-10-27 00:02:39

热门资讯

F1墨西哥站-诺里斯完胜重返积... 北京时间10月27日凌晨,2025赛季F1大奖赛在墨西哥城罗德里格斯兄弟赛道结束赛季第20站墨西哥大...
原创 全... 1948年7月,襄樊战役打响。四连一排三班在突破襄阳西关后沿北街向市中心推进。到达一个十字路口时,他...
原创 功... 前些年,央视播出了《特赦1959》这部电视剧,引发了人们对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浓厚兴趣。这个管理所...
崇礼雪场抢先“开板”创京津冀“... 10月21日凌晨,天光未亮,一批雪友已早早起床,迫不及待赶往雪场。7点多,伴着阳光洒向雪道,雪友们在...
原创 中... 好的,我将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改写这篇文章,保留原意、增加细节,并提高可读性,同时避免重复原文表述: ...
原创 蒋... 1949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失败后,蒋介石带着政府和军队退守台湾。为了确保能在台湾站稳脚跟,同时为儿...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曹操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从一个普通人逐步崛起,经过招募兵马和频繁的征战,...
7000余跑者驰骋普陀,上海1... 10月26日清晨,2025安世半导体(中国)上海10公里精英赛正式拉开帷幕。在这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迎...
涪陵半马 | 晒奖牌、赞人气、... 10月26日 武陵山大裂谷杯 2025重庆涪陵白鹤梁半程马拉松赛 圆满落幕 这场汇聚8000余名跑者...
原创 美... 美国一直把中国和俄罗斯视为头号对手,四处散布威胁论,但有时候,真正的麻烦其实隐藏在那些看似忠诚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