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现高海拔冷杉云杉 秦人为何舍近求远找木材?
创始人
2025-10-26 10:07:39
0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国际权威考古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秦始皇陵地下建筑的木材使用规律。临近的骊山遍布林木,秦始皇陵园的建造者却选择远赴高山密林,砍伐冷杉、云杉来构建宏伟的陪葬坑,“舍近求远”的背后原因何在?这些木材又是如何运到秦始皇陵的呢?秦始皇陵的这项新发现,又揭示了秦帝国怎样的秘密?

01

秦始皇帝陵木质建筑用材之谜揭晓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外国团队在对来自兵马俑一、二号坑、百戏俑坑及石铠甲坑的657份炭化木质建筑构件样品分析后发现,一些陪葬坑虽然空间位置与重要性相近,但其主要用材却截然不同。而且构成这些坑体主体建筑的木材,很大一部分并非来自当地,而是来自高海拔地区。

提及秦始皇帝陵,世人瞩目的大多是兵马俑军阵的恢宏气势,但支撑起这些庞大地下坑穴的木质结构,同样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此次研究,正是聚焦于这些炭化后的木质遗存。科研人员对兵马俑一、二号坑,以及百戏俑坑、石铠甲坑的657份建筑构件样品,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身份鉴定”。

研究结果清晰地勾勒出一条时间线索:在修建时间最早的石铠甲坑中,55%的木材来自骊山周边就可获取的、海拔较低的柏科树木;到了修建时间稍晚的百戏俑坑,这一比例开始下降,海拔较高的暗针叶树种开始增多;而在工程收尾阶段才完成的兵马俑坑中,高达96%的木材,都来自冷杉、云杉等,必须从秦岭高海拔山区采伐的暗针叶树种。

02

4个陪葬坑的用木量

需160辆半挂重卡运载

从骊山脚下,沿小路攀爬约两个小时,可以来到一片叫作击鼓坪的山间台塬。从这里可以直接眺望到秦始皇陵的封土。相传修建秦始皇陵的时候,为了有效调动数十万人,曾在这里设立击鼓传令的指挥点,所以得名击鼓坪。建造秦始皇陵工程浩大,到底需要多少木材?而两千年前的秦人为何舍近求远,去高海拔地区来寻找木材?

据介绍,这一用材的变化趋势,揭示出随着陵园工程的持续推进,秦岭近处、低海拔的优质木材资源可能已被大量消耗。为满足工程所需,秦帝国必须启动一个高效而庞大的资源调配体系,深入秦岭腹地,将高海拔的巨木转运至陵区。

据估算,仅仅这四个已发掘的陪葬坑,所需木材体积就高达14300立方米。放眼整个秦始皇帝陵的木材用量,那真是难以估量,首次系统性木材的研究,无疑是秦帝国强大国家机器运作能力的无声证明。

03

为什么要研究秦始皇陵的木质材料?

秦始皇陵里的文物众多,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木质材料呢?

秦兵马俑坑的建筑使用了大量棚木、木、立柱、地栿木质构件,也出土了战车、兵器局部构件等木质遗迹,这些木质遗存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同程度的焚烧。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 周萍:在我身后的一号坑由很多甬道组成。过去对它的保护研究聚焦在秦俑的研究。现在我们要做木材的树种鉴定,包括保存现状评估等,土遗址保护目前是一个世界难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土遗址保存现状也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解决土遗址保护的一些问题。

04

秦始皇陵封土内的木质建筑什么样?

这次秦始皇陵的新发现,是基于科研人员对兵马俑一、二号坑等陪葬坑的建筑构件样品的研究。但是从整个陵园的空间布局上看,兵马俑陪葬坑距离封土,尚有1.5公里之遥。这引发了人们对秦始皇陵的更多遐想:既然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都用了这么多木质构件,那皇陵封土内又会是什么样呢?

考古勘探表明,这是一座体量巨大的阶梯状九层台体,上窄下宽,底部有一个巨大的底座,位于封土之下地表以上。台体总高度约26米,顶部东西长约160米,南北总宽约160米,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称的U型结构,这座9层台的中部是中空的,对应着墓室的区域,而通过对台体建筑的细致勘探,发现侧壁曾有木质建筑结构。

考古新发现不仅带来了震撼,还给我们带来了更多谜团:两千年前,秦人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怎样将木材从秦岭高海拔山区运到陵区?皇陵建造者多达数十万人,他们的口粮、工具、住宿,又是如何调配的?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相信这些谜团将逐渐解开。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的登基之路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但也有一...
2025-10-26 05:02:56
原创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名言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其背后有着深...
2025-10-26 05:02:30
广东举办米其林美食节 展现...
新华社深圳10月25日电(记者王丰)24日,金秋的深圳迎来一场味觉...
2025-10-26 04:44:50
原创 ...
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不仅具有远见卓识,更有识人之慧。相比之下...
2025-10-26 04:32:54
原创 ...
古代两军交战时,往往会有专门的士兵扛着军旗,虽然这些旗手手无寸铁,...
2025-10-26 04:31:42
原创 ...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动荡时期,清政府开始逐渐依赖汉人来平定叛乱,曾国藩...
2025-10-26 04:02:21
原创 ...
是非分明未必是福 中国人最不欣赏那些过于是非分明的人。三国时期...
2025-10-26 04:02:05
原创 ...
提到三国时期的美女,大家常常会想到貂蝉,这个角色大多来源于《三国演...
2025-10-26 04:01:59
马勇:“人努力,天帮忙” ...
10月22日,“85鉴定”40周年大会在贵州遵义汇川举办。 在“传...
2025-10-26 03:55:06

热门资讯

原创 1... 近日,2025年体操世锦赛落下帷幕!中国体操队表现不错,以3枚金牌1枚银牌和3枚铜牌,在奖牌榜上领跑...
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周恒刚传》... 10月24日,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周恒刚传》总主笔纪连海率队到访珍酒,并与贵州珍酒离退休老同志开展座...
考古新发现!山西公布5座元代平...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的发掘资料。这次发现的5座墓...
3.5万名跑者参与2025成都... 2025成都马拉松鸣枪起跑 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摄影报道 10月26日7时30分,随着发令枪声在金...
原创 明...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继承人选成为一大难题。公元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去世,年仅37岁。朱...
下一个日本,还是下一个乌克兰?... 越南这个国家,说起来大家可能先想到战争和摩托车满街跑的热闹劲儿,但现在它的发展路子越来越引人注意。过...
原创 辽...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在绝命诗中提到的张俭,...
原创 朱...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的面貌,也许是最具争议的一个。从民间“鞋拔子脸”的嘲讽到故宫端庄圆润...
原创 清...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拥有官职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官服,这些服装不仅象征着身份和权力,还是区分官职高低的重...
原创 刘... 东汉末年,汉朝逐渐衰落,皇帝形同虚设,朝廷的控制力不断减弱,许多有兵权的大人物开始割据一方,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