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帮助刘邦消灭了项羽之后,天下归刘邦所统。然而,随着韩信声望的不断上升,他的门客们时常提醒他,要低调行事,但韩信并未听从这些劝告。每次出巡,他总是做得非常张扬,显得过于高调。
韩信无疑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但在政治上,他却显得异常 na?ve。当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之时,韩信的门下曾建议他割据一方,三分天下,自己独立称王。但韩信认为,只要跟随刘邦,刘邦一定会重用自己,而自己也不该辜负刘邦对他的信任。在这段时间里,韩信内心曾犹豫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与刘邦并肩作战。这是韩信第一次放弃了可能独霸一方的机会。
项羽被刘邦打败后,天下统一,刘邦成为了唯一的霸主。然而,韩信的命运却发生了变化,刘邦将他从王爵降为侯爵。此时,韩信本应知足,告老还乡,过上安稳的生活,享受荣华富贵,但他的政治经历反而成了他的致命隐患。即便如此,韩信仍然执迷不悟,继续追寻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正如俗话所说,“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
不久之后,刘邦终于对韩信动了手。韩信自以为自己与刘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现实却告诉他,刘邦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至于为何是吕雉而非刘邦亲自下手,原因也很简单:刘邦十分在意自己的名声,显然不愿亲自涉足此事。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吕雉没有亲自除掉韩信,韩信也不太可能反叛。首先,韩信早已失去了军权,已经成了“没牙的老虎”,无法再对刘邦构成威胁。其次,韩信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背叛刘邦,毕竟他曾经深信刘邦对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韩信的犹豫不决也是他未能早早行动的原因之一,如果他真有造反的决心,早就该付诸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