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皇子们为争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宫廷内一片乌烟瘴气。史书上记载的“九子夺嫡”,主要涉及九位皇子分成四派:太子党、大阿哥党、皇四子党和皇八子党。然而,人们在关注这些主要角色时,往往忽略了其他皇子究竟在做什么。
在康熙年长的皇子中,五皇子胤祺也颇引人注目。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母亲是宜妃郭络罗氏,与九皇子胤禟是亲兄弟。但不同于一般情况,胤祺并没有随母亲长大,而是被康熙的母亲孝惠皇太后抚养。孝惠皇太后性格固执,偏重满蒙文化而轻视汉文化,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这也直接影响了胤祺的成长和教育。
在皇太后的安排下,胤祺几乎只学习满语和蒙语,按照满族礼仪和教育方式成长,对汉文化避而不学。然而,清朝入关后,不可避免地要与汉人打交道,掌握汉文化对于皇子们来说至关重要。于是,在康熙时期,其他皇子都在努力学习汉文化,而胤祺却显得有些与世隔绝,文化水平远不如兄弟们。
有一次,康熙要求皇子们读解经典接受考核。年仅九岁的胤祺,连七岁的皇弟胤禩都比不上,对汉文一窍不通,最后只好草草写了篇满文应付过去。这让他显得“呆萌”,与其他皇子相比明显落后。
尽管文化上逊色,胤祺在骑射上却毫不逊色。康熙三十五年,他随父上战场,表现不凡;两年后,他被封为贝勒,与四皇子胤禛、七皇子胤祐和八皇子胤禩同列一时。到康熙三十七年,胤祺的地位也相当稳固,尚具一定的竞争力。
在九子夺嫡的纷争中,胤祺曾做过一件令人瞩目的事:太子胤礽被废后,胤禩的结党行为暴露,康熙准备惩罚他。此时,皇弟胤禵冲撞康熙,险遭惩罚,关键时刻,胤祺突然抱住康熙的双腿,保护了胤禵,化解了危机。
然而,这之后,胤祺便再无其他惊人之举。他虽与胤禟是亲兄弟,但自幼分开成长,感情并不深厚,因此当胤禟加入皇八子党时,胤祺并未参与。此外,他也清楚自身文化水平不足,骑射虽行,但不及胤祥、胤禵等兄弟,因此在夺嫡之争中显得低调。
正因为如此,胤祺与胤禛没有形成对立,雍正即位后打压政敌时,他也未受牵连。至于胤祺是否曾有过夺嫡的念头,史料已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位由皇祖母抚养长大的皇子,身份虽尊贵,却缺乏成为储君的能力与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