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菲律宾队凭借“归化军团”在亚冬会上爆冷击败中国队并最终夺冠时,很少有人能料到,仅仅8个月后,这支曾被称作“瑞士二队”的劲旅会在泛大陆锦标赛上被中国队以7-5精准“复仇”。
中国男队在此前对阵加拿大时曾以4-10惨败,却在关键战中顶住压力,提前两轮锁定世锦赛资格。
女队面对加拿大强敌,竟在第十局靠一记“双飞”绝杀逆转,将“强队克星”的标签狠狠撕碎。
男队晋级,从惨败到稳守的战术进化
男子组的晋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中国队在前五轮取得4胜1负,第四轮对阵加拿大时,一场4-10的完败暴露了技术短板,全场击球偏差频出,关键局成功率比对手低27个百分点。
教练组迅速调整策略,在对阵菲律宾的比赛中转向保守战术:减少高风险击打,利用后手局控分。
第七局中,中国队趁菲律宾主力普菲斯特连续失误的机会,偷到1分建立优势,最终以7-5锁定胜局。
男子组格局强弱分明。 加拿大和美国五战全胜,中日两队均4胜1负,韩国、菲律宾等队胜场数未超1场,提前退出竞争。 这种分化与归化球员的分布密切相关。
菲律宾队虽拥有瑞士籍归化选手,但整体磨合不足,亚冬会后的七连败已显疲态;相比之下,中国男队凭借老将徐晓明的经验与年轻队员的稳定性,在关键局成功率提升至82%以上,实现了“虐菜稳赢、强队能拼”的实战目标。
女队逆转,心理战与关键壶的极致博弈
女队与加拿大一战堪称心理博弈的教科书。 中国队开局落后,但第九局主动选择“保留后手”放弃得分,维持5-6的比分,将压力留到最后一局。
第十局倒数第二壶,王芮打出精准双飞,清掉加拿大两个得分壶并自留两壶,一举逆转。
这种冒险决策源于此前大赛的教训,2025年世锦赛铜牌战中,中国队曾在第七局平局后连偷三局击败韩国,此次如法炮制。
女子组竞争更混乱,除中国和美国五战全胜外,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胜场数紧咬,形成“四争三”局面。
中国女队的优势在于关键球处理:队长王芮在2025年世锦赛半决赛资格赛中曾用传击绝杀瑞典,本届赛事再次展现大心脏。
此外,队伍在落后局采用“堵大本营”战术,利用韩雨的占位壶限制对手线路,逼使加拿大在第十局出现线路偏差。
双线晋级的背后,老带新阵容与数据化训练
中国冰壶的晋级并非偶然。 男队采用“40岁老将徐晓明 00后费学清”的组合,女队由王芮带领韩雨、董子齐等新生代,形成经验与冲劲的平衡。
数据化训练的提升,教练组用VR设备模拟对手习惯,记录瑞典四垒诺拉“每投一壶摸三次耳垂”的细节,针对性调整战术。
此次晋级也延续了上届泛大陆锦标赛的势头。 2024年,中国男队首次参赛即夺冠,女队则在开局三连败后连胜四场夺铜。
本届赛事,男队提前两轮晋级后,剩余比赛将练兵冲击前两名;女队若再胜美国,可能以全胜战绩锁定头名。
世锦赛资格背后的奥运战略
泛大陆锦标赛作为世锦赛资格赛,直接关联2026年米兰冬奥会准入。 根据规则,世锦赛成绩积累的积分决定冬奥名额。
中国女队已在2025年世锦赛夺铜直通米兰,男队则需通过本次世锦赛冲击奥运积分,若未能直通,将参加12月的落选赛。
菲律宾、日本等队加速归化策略,如菲律宾引入瑞士选手提升实力,短期组合难以维持稳定性。
中国队坚持长期磨合,男队兼项混双赛历练心态,女队通过大满贯赛对抗世界第一加拿大队积累经验。 这种“以赛代练”模式,正是双线晋级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