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的冰壶赛场上,一张陌生的面孔正掀起风暴。
10月22日,当四川男子二队与女子一队同时举起冠军奖杯时,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中国冰壶的版图,被改写了。 这支来自南方温暖之地的队伍,从小组赛到决赛竟未失一局,以绝对碾压之姿双线夺冠。 冰壶,这项长期被东北、华北强队垄断的运动,如今被一群四川健儿用全胜战绩撕开了一道裂口——而这一切,他们只用了四年。
四川冰壶的崛起并非偶然。
2021年6月,四川省冰壶队正式组建,当时几乎无人看好这支“零基础”的南方队伍。
然而,仅仅三年半后,他们便在中国冰壶联赛首站(天津蓟州站)一鸣惊人:女子团体以6:4力克青海体校一队夺冠,混双组合郭嘉鑫/余烽更是连克强敌登顶。
那一次,人们还以为只是“黑马奇迹”。
但四川冰壶用持续爆发证明了实力。 2025年3月,西宁收官战中,19岁的资阳姑娘刘媛缘作为第一垒手,助力四川女子队以72分总成绩斩获赛季总冠军。
这位从跆拳道转项冰壶的姑娘,凭借跨项目练就的身体控制力,投出了多次决定战局的“神来之手”。
与此同时,泸州小将余烽与搭档郭嘉鑫再进一步,在全国锦标赛中夺得混双季军,四川男队也成功摘金。 一连串成绩仿佛在宣告:四川冰壶的火焰,已呈燎原之势。
2025年10月的吕梁离石站,则彻底将“四川现象”推向了高潮。 全国32支劲旅齐聚于此,四川队成为唯一包揽男女双冠的队伍。 女子决赛中,四川一队对阵河北二队,凭借近乎完美的线路控制和团队配合,以6:2轻松取胜;男子决赛更是稳扎稳打,以4:1击败贵州二队,全程掌控节奏。 就连组建仅两年的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男子队,虽止步第四,却在与青海队的交锋中展现出顽强韧性。
这一切,让人无法再用“运气”来解释他们的成功。
四川冰壶的蜕变背后,是一套精准的人才战略。 他们大胆推行“体教融合”,从全省选拔有运动基础的青少年转型冰壶。 刘媛缘原是跆拳道选手,余烽、刘光深则来自泸州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半路出家”的运动员,反而因多元运动背景形成了独特技术风格。 训练中,四川队强化细节打磨,尤其注重冰壶线路预判与战术执行力。 每一次投壶前的凝神、擦冰时的呼喊,都是千百次磨合的结果。
而政策支持同样关键。
四川省紧抓“北冰南展”机遇,资阳、泸州等地积极向省队输送苗子,刘媛缘、余烽等新锐迅速成长为骨干。
他们的成功,不仅带动了本地青少年参与冰壶的热情,也让“四川冰雪”从陌生词汇变为竞技标签。
如今的四川冰壶,已从“挑战者”蜕变为“标杆”。 双冠背后,是四年日夜兼程的训练、是梯队建设的系统性推进、更是南方地区发展冰雪运动的信心印证。 当吕梁的冰面上一次次响起四川队的欢呼,中国冰壶的竞争格局,已然迎来新一轮洗牌。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